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67|回复: 2

【概念学习】什么是思维?

[复制链接]

552

主题

667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
获赠鲜花
11 朵
个人财富
593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8
发表于 2011-1-2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金房地产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词语释义  6 y  J% O% Z* B; R# S# {
7 B+ Z% ~+ V) B4 |! Y8 M( U
     【词语】:思维    

思维

[1]

$ z1 w# Z+ x( |    【英文】:Thinking : K+ A( h) Z5 `: Q3 N$ x
  【法语】:Pensée
8 Y: j2 m* n5 D; B  【注音】:sī wéi ) r, U% M6 A5 y1 }7 T
  【释义】: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 D2 L( K( s' ?6 M) M$ c
) H0 K2 l$ d/ S3 j
思维、思维主体及意识的概念! g' g6 Q7 }& X. n4 L- a9 O

1 K/ F5 y& [7 `' W1 ?2 Q# z; f0 b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 t  }! ]& I& F9 p6 R* ^$ z+ y% T8 I

% I6 p% \6 w0 l
" Z& ^) L, `/ e+ c4 Q0 B& [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
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如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9 i6 R5 [! K4 \  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 U0 U' ?7 D, C0 x7 D
  这里思维和意识两个词分别代表的不同的事物,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个概念,这种状况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需要注意区分。
7 o+ |; o+ p$ h7 A* ~; a; P# S. H! G& e8 [" Q2 a# b3 W! @9 a
思维活动的机理      

                  思维

9 I; w2 ?% ^$ }0 Y' m
思维分三种:知觉回忆组合
" k' m1 i( p6 X; w/ j/ E  当你看到月亮,你就认识了它,这就是知觉。如果记住了它,这时的月亮在你大脑里的投影就是记块,以后你在大脑里回忆起该次月亮的情况,这时在你大脑里所出现的影象就是忆块。你将这次月亮所形成的记块用来思维,那它跟其它记块组合后,所形成的就是思块。比喻“月色宁静、虫鸣沟壑”就是一种思块。 8 h% S  F$ k$ e4 p/ v' w0 q  o
  思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认识,这一过程本文称“知觉”,它是由刺激产生的;二是记块的再现,这一过程现在人们称作“回忆”,它是生物钟唤出的;三是忆块的组合,它可以由刺激和生物钟两者的作用同时产生。 ; m5 Y# b9 h" J' d3 f
  人能够说话,第一它是忆块的再现,是你小时候学的发声识字在起作用,没有这些再现,就没有人的语言,这种语言谁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在自己的大脑里调取,而是自动出现的,这种自动是和记库的分类储存相关连的,虽然生物钟在此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回忆和思维过程牢牢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文没有单一的回忆描述,而是将它与思块的产生联系在一起描述。 7 M0 Q. X* w9 n8 Z/ X# j
  流体智力能够衡量一个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与之相对的晶体智力则体现了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水平,比如词汇量、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
8 o% V3 V* L& D/ m 知觉5 }  z6 e' v7 H2 {; K0 W

3 v% i. i9 o. ]/ A% d/ `1 Q3 M  物事被生命感知,除非感知不到,一般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小孩第一次看到狗,他就会默默地注视着它,第二次看到它,小孩就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了,虽然可能不知道它叫“狗”,这种感知是不需要大人教的,但是,对物品的名称必须别人教才能学会。最明显的例子是小孩学话,到了发声学话的年龄,大人只需要教小孩说“爸爸”、“妈妈”或“狗狗”,并不需要教他们嘴怎么动,舌怎么放,气流多大等等具体的知识,他们就会自己出声了,对此,你不能不觉得生命的伟大! % P( g+ _# H  l( p+ @% f; e" p
  感知是器官的一种本能,并且个人对同一物体的感知也是与当时的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对气味的鉴别,当你进入公共厕所时,你会感到气味难闻,但是,你自己排出的大便,一般你是闻不到气味的,或者进入你自己的卫生间大便时(蹬式),你就不一定会闻到自己的屎臭;一个狐臭气味很大的人,其他人闻了作呕,他的爱人恰恰相反,说不定没有这种气味还睡不着呢;饥饿时吃到的土菜其味是那么好,富有时再吃是那么难咽;读一篇感人的文章,当时可以使你热泪容眶,多读几遍后你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儿时对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反感,一直可以影响终生,甚至有人对一种东西还有可能产生恐惧感。以上例子说明,感知是感觉器官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直接投影在大脑中,不受其他人命过程的控制。感觉是感到物体的存在,感知是鉴别现在你感觉的是什么,人们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你感觉自己病了,但是,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病;你遇到一个人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面或者叫什么了;一个很普通的汉字,你突然不知道写了。这些都是你的感知阻止了你的感觉,也就是你感觉到了该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该事物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是感觉与记库中已有的该信息对不上号,不能实行“对接”,虽然你的感觉已经明了其对方(上述病、人、字),但你的知觉没有被生物钟的提示事件功能找到,所以在大脑的思维中枢永远是个谜,除非医生告诉你这个病或对方告诉你在哪里,或旁人告诉你该字怎么写。
! |# z1 N$ q- ]' y! o  人的知觉,也是基因作用的结果。比喻,对大部分男人来说,真正读懂女人的脸蛋的美丽,还是在个人生长发育时,必须伴随着性成熟。男人们自然并且同时产生了“审美素”(这是一种规则素,不是思维素)。对女人而言,也是在生长发育产生第二性征时同时开始对男人的声音等表征进行“审美”。在这里男女是有别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女人爱“帅哥”的,大部分女孩到了这时开始爱男人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也喜欢听男人对自己哪怕是“无中生有”的恭维,从而顺从于任何一个差别很大的男人。这种差别可能存在于年龄、美丑、社会地位等方面。并且,女人择偶标准一般是以自己的父亲为模本,男人就不同,男人对比自己大一天的女人都可能不屑一顾,当然以上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女人还喜欢男人的智慧。男人可不喜欢女人的智慧。 5 ^! Z9 u- p( h4 e( [! Y
回忆- @3 I3 ]" _& g: [

/ L; o2 D8 E( ]- M% _, t' I# m  记块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被提取出来并放到思维中枢的过程,就形成了忆块,这一过程本文称作回忆。回忆过程是智慧过程的关键,是衡量一个人智商水平的标准。那么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它很简单,它是人体生物钟作用的结果。 * g6 @* o/ y+ ?4 y  G
组合4 F3 D! F$ n) N4 X* J# [

7 \, j: X5 ~9 V7 G  忆块放到思维中枢,按一定规则组合,就形成了思块。先来看看人类是怎么思维的。图四是一种算式,在没规定M是个什么数的情况下,谁也得不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于是你的思维停滞了。
. x, K5 e$ R# f4 _- U  12345678M
% Z/ e9 w  A* J" s  + 987654321
! g2 ^" z$ y  A  ~2 u2 {( w' \  ——————
) T. o6 ]; Z& t  P# R  图四 一种算式
, \5 o9 i+ m0 Y$ A: J0 ^8 N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人类那么玄妙的思维在此都无能为力了,出现了思维不下去的场景,这是为什么?特点是人脑没了思维规定,就因为如此,所以人类出现了思维停顿。由此可以看出,非常复杂的高级的人类思维又是多么简单,思维就是一种组合,是多种忆块在一定规则下面进行的组合,规则也是一种忆块,只是按照这种规则忆块去调取其它有用的忆块罢了。就同于食物链,一种动物以一种其它生物为主食,一旦某个食物链被改变或断裂,下面的物种就会出现死亡或灭绝。思维也是一样,没有原块的刺激,大脑内就不会调动必须的规则出来,没有思维规则就没有相应的思维忆块的取出,在思维规则的组合下,忆块不断地组合,于是产生出一种所谓的新思维,这种思维就可以控制人体的行为了,行为是识别动物趋向的第一要素,没有动物的行为的表征,其它动物就不会介意或注意该动物的现实意义,是因为你看到蛇这一原块的刺激,才调动了你大脑内“蛇有毒,咬人后会使人死亡”这一规则,在此规则的启动下,你就会产生很多忆块到思维中枢,比如“该蛇是毒蛇吗?”、“它注意到我了吗?”、“它跟我现在的距离是否可以轻易地咬到我?”以上这些看似思维的东西,其实在这里都是你大脑内的忆块的调取过程(这些忆块不排除在其它地方可以当作规则使用,因为忆块和规则没有严格的区分),最后你才会出现如下真正的思维:离开它还是打死它(总规则是“不要让该蛇咬到我)。
! n  C1 K9 R6 A2 ?( j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知道,人类有时为什么考虑不到,有时为什么思维欠周,为什么同一件事,别人做得很好,你做得不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某人的大脑里缺少一点东西,这个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你没有关于做好这事的忆块,没有好的忆块,就没有好的思块,没有好的思块就不会有好的行块(行为)。大脑内的忆块越多,忆块质量越高,生物钟功能越好,你的思维结果就越好,有了一个好的思维结果,就会有好的行为出现。历史上那些名人,那些将军,不就是这么简单地成名的吗?国王交给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287--212)一个金冠,要它检验它的纯度,以便证明金匠没有贪污他的金子,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盆内的水被溢出,这时他想到了金子不也可以这样检验吗?他将同等的金子和金冠放在同等的水里,于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出来了,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阿基米德定律。之所以你没有这些伟大的发现,是因为你没有这种现实或条件,比如,你还没有出名,所以没有国王交给你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你的上司曾经交给你一个较难思维的任务,你也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或有一个明确的规则,你却没有很好的忆块可以被调来实行组合,于是你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思块出现,所以别人就看不到你做好这一事物的行为,所以别人就看不起你。   L8 n$ g6 {: f4 ?9 H( I
  思维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第一、思维必须有原块刺激才产生。这就是本文前面所叙述的知觉,它是一级思维。任何思维(包括梦)的产生都是来自于外界的一种原始的刺激,比如作梦时,一般都有刺激的存在,你梦见开枪,是因为在你睡觉的附近有接近枪响的声音存在,梦见自己开车狂奔,是附近有汽车在轰鸣,梦见自己杀人,是因为最近你的心情不是很好,梦见自己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是因为你的肌肉在不自觉地运动,每个梦都可以找到梦源。梦不是无中生有的,梦是一种思维的结果,只是你的这种思维与白日的思维有着本质的差别,白日的思维是按照一个规则思考问题,梦中的思维是多规则运行的,是没条理的,是不可靠的。第二、思维必须在一个或多个规则下进行。象棋是在首先设定了一个总的规则“将死对方的将”下进行的,一个规则还不足以运行,还要设定诸如马、车、炮等的走法,这些走法全是一种规则,它们是在将死对方这个母规则下设定的子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思维的基础,再在很多子规则下,就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思维。人类所有的思维,都是在建立各种各样的规则:人类以前不认识太阳系,在众多的科学家的思维和实践下,才找到太阳系的规则,而这些科学家的每一个思维,也是一些规则构成的,不是无中生有的。因此,有了问题就有了思维的基础,有了规则,就可解决问题了。第三、规则必须有大量忆块的参与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任何一种思维都必须有大量的忆块参与,你思考问题,就是在规则的指导下,对忆块的一种定向组合,思考甲问题,大脑就会调取与甲有关的忆块,大脑内能够调取的忆块越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就越准。 6 j$ w4 N3 p3 R& U6 Z4 M0 {* ?

  [& O* q4 R( G# H
& I1 _4 M+ N  Z! }! Y 思维的其他解释
) b% \$ t0 X, @) }5 ]; g
% [4 j  \) G6 @+ Q- J  关于思维的解释和说明还有下面的有关资料: 5 I# d7 ~; F/ Y& P7 [  Y6 k
  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4 a$ s! ~9 m  n! ?+ G& e6 W; _
  ②思维是高级生物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样两种基本形式实现的。 . q3 ^3 X" }$ v- K6 x' N% A0 F

9 b! h$ F* x  S 思维的主要特征
9 y. b$ ]+ X- I
; H2 |6 ?9 Q  ?4 W% l7 F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4 K$ P3 F6 b/ c& M( [+ @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 ^6 z7 J7 b6 ^0 W  其表现为:1、 思维能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2、 思维能对根本不 能进行感知的事物进行反映。3、 思维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 做出某种预见。
  z' {6 f% ^1 C' w# D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第二,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 M0 h0 U6 s( r& _2 |  思维是什么?之前人们将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 p! A0 O, @1 n7 j. I; x; a; l; a. e9 ^, K! j
思维定义的缺陷/ e( s! F% J) y/ [7 y
( O4 P! R: i: o; Y7 X1 C
  然而,上述关于思维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 y( i, s! l7 R4 e; t# R  一、该定义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也就是说,思维是一种反映,但这里的反映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然而实际上思维是一个过程。 : B. s' [/ B* s: L, O, u, m7 h
  二、该定义没有指出人脑是怎样对客观现实产生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的,即该定义没有指出思维是怎样进行的。
5 b; u3 K: Q, Q3 w# v9 U2 G  三、在现实生活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都是正确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依据该定义,产生错误反映的认识就不属于思维,那它属于什么?再说,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现在被认为正确的东西可能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认为它是错的。历史上就有一些理论或观点,最初人们认为它是错的,可后来发现它是对的,例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放射生物学家阿普(T. Alper)将羊瘙痒症致病组织用会导致核酸失活的放射线辐射,发现处理过的致病组织仍有传染性,提出羊瘙痒症的病因可能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但这样的观点有悖于“核酸为中心”的观念,因而当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1982年,美国神经学与生物化学家鲁辛纳在致病因子的探寻方面作了8年研究之后,基于所有实验结果表明,瘙痒病致病因子用灭活核酸的方法不能明显降低致病性,但蛋白质变性剂却能使致病力消失,因而提出该致病因子确实不含核酸,而是蛋白质,相应疾病为朊病毒病。所以说,思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5 M/ t4 H2 z$ {/ _  四、该定义没有指出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 E8 E* {, I! G
  在这里对思维的概念重新下个定义 : o9 j: m( @0 u* M
  从广义上讲,思维是指主体能动地,连续性地获取各种环境信息,由特定的组织或组织体系对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进行一系列的运算,得出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案的运动,在这里,运算包括转形、传递、提取、存储、删除、对比、排列、组合等多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 ! D7 [+ x2 d; a0 ~. F
! N/ ?0 q0 C, Z/ P' F& K$ ^
广义思维特点  一、思维的本质是思维主体的一种运动。从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思维的主体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单位构成的,分子和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微粒构成,而这些基本微粒只能处于物理运动状态之中。在分子角度上,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为分子和原子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
8 O% R8 t9 n* X" H5 g  二、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组成思维运动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体的思维运动一般需要消耗生物体的化学能;非生物的思维运动一般需要消耗电能。 # i/ ]/ r# N/ q* v$ L3 N/ b: P
  三、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为许多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运算。既然思维的本质是运动,那么它当然可以被分解。生物体的思维运动可以被分解成许多个可以被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物质控制和操作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运算;非生物的思维可以被分解为许多最简单、最基本的物理运算。 * t9 [$ k  H1 x  f/ i
  四、思维运动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是对新获得的环境信息和之前的运算结果信息的综合运算,即思维运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积累的过程,过去思维运动的结果会对现在和将来的思维运动产生影响。
* S) N6 K/ i3 k' ]6 a3 Z$ ]  五、思维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不一定被思维主体所意识。一些思维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被思维主体所直接意识,另一些思维运动可以被思维主体所间接意识,其余思维运动则无法被思维主体所意识。就像光线一样,人们只能看见其中的一部分(可见光),其余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肉眼是无法直接看见的。
( c$ J+ f. {. z9 S; a  六、思维运动不一定能被思维主体支配和控制。其中一部分思维运动受思维主体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另一部分思维运动不受思维主体意志的支配和控制。
0 L* Z' _- D& @) t' G0 D  七、思维运动因思维主体的思维组织体系的发达程度不同而有低等思维和高等思维之分。低等生物的思维组织体系较低等,具有低等的思维;高等生物的思维组织体系较发达,具有高等发达的思维。 5 c! |' R* k/ b3 B; _3 x) K/ u
  八、思维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思维运动是几乎所有生物共有的一种本能,而不是人类或动物的特能。生物的应激性正是其思维的表现。生物普遍存在着应激性,由此可知,思维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 f1 H+ ?6 Y# ]% u/ i& T( G* ^
  九、进行思维运动的组织主要是丘脑和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不同脑叶、功能区与丘脑的相应核团分别构成功能相对独立的功能系统,每个功能系统分别产出样本点亮丘觉进入意识,各个意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思维。 " p$ ]" k* C9 X& n. ], U
# U! ~; _9 N0 ^: n
广义思维的分类; `: q- ?4 b& k% i$ H- q- K5 w
# F) W0 H. A* e* D2 V
  在这里,把思维主体可以直接意识到的思维称为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不能直接意识,但可以间接意识的思维称为潜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无法意识到的思维称为无意识思维。把思维主体意志可以支配和控制的思维称为主动性思维;把思维主体无法支配和控制的思维称为被动性思维。 3 R3 E8 k0 N3 H9 W! H
  实际上,主动性思维和意识思维是同一种思维,被动性思维包含了潜意识思维和无意识思维。人类的意识思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思维,意识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潜意识思维是灵感、梦、幻觉等的来源,潜意识思维可以通过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间接地意识到它的存在。此外,人的感情、性格、兴趣、习惯、心情、心理素质、某些技能等都受到潜意识思维的影响。
: X* Z- A: z5 e4 {8 E* \3 |) L% c3 T5 @! V) E$ M( H
无意识思维/ V  `8 x) u3 L, b# @: v3 @

7 @8 c' z2 j, Z  无意识思维,也就是主体无法意识到,但又客观存在的那种思维运动。生物体的无意识思维指导着生物体自身的生理,生长发育,创伤修补,疾病抵抗,繁殖变异等。
# e6 w  n8 E1 k: `5 ]0 |9 U( g$ `% D  生物的无意识思维先于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出现,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正是无意识思维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 ^  m+ Q( j+ K- s3 l  生命的许多现象可以表明无意识思维是存在。例如,人类受到惊吓时会出汗,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恐惧是人可以意识到的,但是出汗不受人的意识思维控制,也不受人的潜意识思维控制,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以,它只能受无意识思维控制。或许有人会说,人类受到惊吓时会出汗这是一种生理反应,然而,生理反应本身就是无意识思维的一种表现。 ! C( j( R# o/ x, _& z* X$ A6 g6 z8 F/ Y
$ G% L! p& C* A, D7 c; m4 E
无意识思维与生物变异的关系5 p% v3 Q6 g5 E' P" C
( D1 G; E6 v& z2 d4 N
  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那些产生出来而且由自然产生出来的东西里,是有那种目的的活动存在的。”他所说的目的,不是指神或上帝的目的,因为他所说东西是由自然产生出来的,实际上就是由生物通过变异和繁殖产生出来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唯物的,也是客观的,只不过因时代所限,他没能指出其中的原因。然而,人们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目的误认为是神或上帝的目的。因此,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误认为是唯心论者。由此可知,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生物的进化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即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有方向的。 . ^4 z8 x4 m* U1 M' k% X! w3 ^
  1809年,法国著名科学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学的哲学》,其主要观点包括:1、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对低级生物(植物及无脊椎动物),是由于对环境缓慢变化而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所引起的;对脊椎动物,进化则受到内在意志或欲望及器官使用程度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器官使用法则”或“用进废退”法则,一种构造的使用使它得到加强,反之就会受到削弱,直到消失,例如生活在洞穴中的鱼类其眼睛的退化。2、获得性遗传:后天所获得的进步性状可以遗传下去,例如铁匠的强壮肌肉会遗传给他的后代。
3 B8 N1 r1 f8 l+ E' k0 X  拉马克所说的植物及无脊椎动物的无意识的生理反应正是植物及无脊椎动物自身的无意识思维的表现,只不过拉马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不仅植物及无脊椎动物存在着无意识思维现象,而且其他生物普遍存在着无意识思维现象。“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正是生物变异受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表现。 % h  ]) s7 b6 Y1 Z
  虽然“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不被现代科学的主流所接受,但是实际上人们又在许多地方使用这种观点。例如,威利斯顿在解释鸟类飞行的地栖疾走起源说中所用的原理正是“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并且,马什在解释鸟类飞行的树栖攀援起源说中所用的原理也是“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解释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学说都使用了这个原理,现代科学界基本上不是支持第一种学说,就是支持第二种学说。然而他们并没有发现,自己提出或支持的东西与现代科学主流所承认的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是完全对立的!另一方面,如果不用“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鸟类的飞行起源该如何解释?
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552

主题

667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
获赠鲜花
11 朵
个人财富
593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回复 1# 杠头儿 9 K* X  u; e! G* v" p- N* D
; c! _+ T4 k0 A" _3 v$ i: \

! B; p6 n% @  P" a  生物的变异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    b' T2 j+ I! ]7 l) K
. p2 O/ i! I# b5 I, M( k
许多事实表明生物的变异是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具有目的和方向性,例如:
& O( Q* H7 ?/ L- K7 g! T  一、长颈鹿的长脖子和长腿,老虎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大象长而灵活的鼻子,苍蝇带毛刺的腿,仙人掌和松树针一样的叶子等等。 * o9 |; L: J, N7 ~+ @
  二、家畜的祖先由于受到人类的驯养,为了适应改变了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个体受自身无意识思维的指导而改变自身基因,逐渐进化为家畜。家畜驯化所用的时间太短,无法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来解释。再说,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来解释生物的进化本身就非常牵强,而且根本无法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质变,比如眼睛的起源。
1 N0 y1 F$ Z5 A) x5 l  三、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质变,例如,光合作用的起源、呼吸作用的起源、血液循环的起源、的起源、动植物各大器官的起源、羊膜卵的起源、昆虫和鸟类以及蝙蝠翼龙飞行的起源等等。这些质变只能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和方向的。
4 K! ~7 N# M: W# b( v) [- b% w; R  四、人类的进化,体毛的消失正是因为人类学会穿衣服;尾巴的消失正是因为人类不再需要它;大脑的发达正是因为人类经常思考问题;发音器官的发达正是因为人类经常用声音来交流,此外,直立行走、手的发达、无发情期等都是同样道理。
, v( ]5 x: r8 g6 {3 r  五、现代人类的先天性近视,蛇类四足的退化,热带人类的黑皮肤,寒带人类的白皮肤, 4 X3 G6 w: \- A6 }! y2 O
  生活在洞穴中的鱼类其眼睛的退化,鸭和鹅适于游泳的羽毛和爪子,蚂蚁发达的嗅觉器官等都表明存在着“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原理。
* y! B9 @$ D/ y+ _$ z  六、现代仿生学的研究表明,生物体的一些功能是惊人的,生物体所利用的科学原理甚至是人类所不及的。这只能表明生物的变异是有目的和方向的,而且生物的无意识思维可以是高度发达的。
# V+ {% h8 X6 |: @$ D# \  j5 v) w  更重要的是,用有目的和方向的变异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中的一切现象,而用生物变异随机学说只能很牵强地解释生物进化中的少数现象。 1 a% P; [5 I7 b6 Q# O. ~1 p

$ X+ `) z! j9 V! s3 i  综上所述,生物的变异可以是受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有目的和方向的智慧变异,也可以是随机变异;生物的进化通过自身的无意识思维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0 I& U# r! y6 H" B$ c

+ d& Q/ K& s! I! n  W无意识思维进化论  无意识思维进化论指出:
0 r' b& v1 k  T: R# O- y" }+ r) m  k: c3 v, H

2 S- R, K3 \+ s% f% T2 [  一、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通过进化而来。进化在生物的结构上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生物的功能上是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在生物的种类上是一个从少数到多数的过程。生物的多样化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变性。 7 ]/ U3 C! E! N: E4 \) u
  二、生物进化开始于生命的诞生。
) d; k+ ^1 B! p2 z+ B# j' E1 D  三、生物进化包括微进化和宏进化两个方面。微进化指生命物质在种类、功能和结合方式上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生命物质在种类上的增加,生命物质在功能上的增强,细胞在结构上的发展和变化、细胞的分化和遗传机制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等。宏进化指细胞在组织方式上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生物体各种器官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生物体各种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生物种类的分化和发展变化,性的起源和发展变化等。生物的微进化先于宏进化开始,之后微进化和宏进化并存,进化的前期以微进化为主,后期以宏进化为主。
* o3 m& J3 V% i/ P  四、生物进化的起因是生物的变异,变异可以是受生物自身无意识思维指导的有目的和方向的智慧变异,也可以是随机变异;生物的进化通过自身的无意识思维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 b1 w% P3 b/ m+ ~5 V/ _' y! {2 z  五、生物进化在表型变化上有量变质变两种形式。
4 d3 O1 s: j5 a6 h3 `  c# G  六、生物进化的过程因生物体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多个阶段,进化在不同的阶段遵守不同的进化法则。生物的进化大致以性的开始为标志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 v9 I* x) e* i* w! }( O+ D4 D  七、生物进化的进程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是一个渐变聚变交替出现的过程。 , T9 u0 z. ~! ]. d7 [% @
  八、生物进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6 l7 {$ ~1 }; t
8 z1 X, e) V+ y- Q/ d
  ) k5 r# R4 l6 b
总述
7 c: e5 ^, w9 O" k# `' L+ @7 Q* m2 v4 \5 f
思维的属性# t' O" K+ K0 J
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如5只老虎,3只山羊,7只猴子,2只猫。这就是一个根据事物的共性使用数量来概括事物的例子。
. l7 m" U+ I) r% [5 Z7 o- l 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徵来推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是,通过病人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种病毒。思维的这种能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必去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 Q  e3 k7 f% }! Q) V3 V, L 超出感性的认识  以上两种属性赋予思维的能力,已经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识范围。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的。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2 r- u, E& @' A6 Q; k. ~  _! ~5 L+ y7 N
超出现实  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在以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1 y/ o! e6 A! ^2 E* M0 S5 {6 R, _" z
思维的脑机制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8 w+ O8 _5 K7 R0 N+ P2 L3 A
3 k3 n5 z* b$ h; u+ [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p5 j5 F8 m) I* L. n4 ]  (二)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集中 (辐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 9 O$ F* L! f- v( n2 {
  (三)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 c& F3 G* m5 l: \- T  (四)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a) f) e2 h' m
  (五)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d) p. Q% A) q; `( J4 N

  I1 U1 I/ m* C9 Q' a% \ 参考文献  Gleitan H.,psycholgy,ch.9 norton & company,1981. 3 w5 O2 B/ ]1 n4 Z, e9 a( V5 y8 `
  Zimbardo p.,psycholgy and life,chapter10,illinois:scott,forse-man and company,1985年。 1 W& n# q. a" ^0 F2 h
  克雷奇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纲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 $ Y3 q. E3 d" ?; M+ C
  思维: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当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原词条中缺了比较的过程。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的过程。比如,把苹果和梨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都有着水果的特性,但在形状,味道等方面又各不相同。
9 o  H' i1 q5 e4 O0 }  思维:有思维的三种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概念是人脑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推理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陈出新出新的判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概念是基础,是思维的“细胞”。
, A4 V- W' Y! L$ \5 q  思维: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 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敏捷性是敏锐速度。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分析和批判的深度。 8 {' N4 E% B) T7 T

+ I& E. ^$ o/ Q3 h) O. j 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
* L0 i$ a& n, `  {, |/ k: {" n8 J1 R, T7 x. u. u
  1、分析与综合
$ g- J' R% R$ U* j. l$ x* |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4 x& q$ s* p# T# U& t
  2、比较 3 O! m! Q" ^! p5 q0 B' y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 ~7 ?8 u. S$ l% _1 V' n  3、抽象与概括 9 H# M' X+ L& ]) K

( Z8 t$ p0 Y: H- x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 H. F5 j! }. E1 t$ |+ b1 d1 Z
" k4 @( o: D; Q/ f+ g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O- w& p# N" R$ p' g) {1 v2 o

! l5 T7 [" O5 I  例如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 N& [& r5 Y* w2 b
5 w+ {( N: z3 `8 Z- @) q# j' k  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2 A8 p3 C+ m$ v- \  例如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图形无论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三角形。 2 \+ E! n( N# k7 @) p9 p
  思维的定义: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 i1 H. m7 Z; d5 ~" {* m0 H  4、具体化与系统化
7 H8 I6 z  d7 _3 z% ]% k4 i4 w% c  (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 I7 l* C: M5 C; g) y; Z  ?( \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就是具体化的表现,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5 v3 N) ?" {( V8 h) E  H: f4 x  (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 d" |- b- _& Q0 m5 M0 M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写提纲、列图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和完整。
2 O9 P% O% V$ R& F5 V, `. V8 b+ A7 P
思维的特征
: ^3 R' @& r7 E1 ~% A. C. L
5 ~& a  ~% {- d* E; r1 o. Q4 n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 o* X$ L0 s8 c. s- B' e  间接性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其他事物为媒介,通过迂回曲折的认识路线,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过程。例如,人们想了解明天的气象情况,就要观测今天的气象特征。“蚂蚁搬家蛇过道,老牛大叫雨就到”的民间谚语说明了动物的表现与未来的气象有关。民间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了解气象,现代气象科学则通过卫星云图和仪器检测等科学方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这就是一个间接的认识过程。其他如医生通过各种检测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化石遗迹推断人类的过去等等,也都是间接的认识过程。
" \$ S7 R$ I4 ^& k& r  概括性是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以集中的思维过程。同类事物是有共性的,归纳共性就是概括。例如,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这是从许多爱滋病患者的得病过程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性认识。一切公式、定律等规律性的认识,都是对共性的概括。
2 e8 `8 S* B' ^  间接概括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操作,只有人的大脑才具有这种功能。它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间接概括的认识使人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个别事物中找到共性和规律,通过思考过去、分析现状、规划未来,从而作出理性的决策,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心理功能,也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 G2 ~3 S, _4 f, }0 N6 P% E, z; @* k/ K
3 g$ S+ J) \+ S 信息论假说(思维的本质)$ f% z* y, D! L9 l/ B: D
1 C! A% F) d& B4 x% H
  Materialism
) `8 K6 h- ~4 P* \9 }0 O3 t6 R8 j  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人们已经很深入地了解了物质与能量,而对信息的认识才刚起步。那么,信息是什么?它又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它有着怎样的作用?以下是我的猜想,希望对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有一定帮助。 一、信息的定义  非世界三要素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不含世界三要素的邓宇们的信息定义. $ c1 b1 M9 e; U3 I  `" }( |7 M
  含三要素的信息定义: 4 x# {) H* J) C# v3 M+ P
  1.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逆Shannon信息定义; ' B$ Q( r6 z1 B6 Z$ h
  2.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Wiener信息定义的逆. - I7 T2 L  u) {5 g  g5 H/ M0 g
  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这只是对于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而言的,信息还有更深藏的本质。那么,难道信息还存在于四维空间(这里所说的四维空间不包括时间,而是空间的四维状态)中吗?是的,但要明确一点,信息只存在于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中的信息只是四维空间中真实信息的影子。信息大量存在于四维空间中,其本质是在四维空间中存在的一种信息子(informer,假想的存在于四维空间的组成信息的基本单位)的规则排布。 # `) t# e. `4 M: t& p* W
  信息是事件(corritor)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将在第三节中细作分析。 二、信息的性质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首先,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第四节将具体分析)。同时,信息又是广泛存在的,四维空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整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信息还有专一性,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但相似事件的信息也有相似之处,其原因的解释需要信息子种类与排布密码理论的进一步发现。 三、信息论机制  在平常状态下,信息子杂乱无章地分布于四维空间中。当三维空间中的分子摩擦碰撞时,其中的能量逃逸到四维空间中,启动了信息子的规则排布,排布好的信息子又将能量释放出来,进入三维空间,引起其他分子的摩擦碰撞,如此循环下去。如果被引起摩擦碰撞的分子恰好是决子(decider,决定事件的因子,如引起神经冲动的钠钾离子、引起雷电的电荷),并且有一定物质的量的决子被引起摩擦碰撞时,事件发生。当然,不同分子摩擦碰撞产生的能量不同,其引起的信息子的排布形式的种类也不同,因而决定的事件也不同。
5 ?6 W6 Q; _7 O8 w/ U; d  然而,在宇宙爆炸前只有信息存在,一个决定因素(现在还不了解这个因素是什么)导致了信息子的偶然规则排布,一部分信息子转化为能量(信息子转化为能量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只有在宇宙爆炸前或初期才能实现),能量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并继续转移转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因此,信息子的有序排布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摩擦碰撞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能量的传递是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四、信息论假说的实例  1、思想与记忆:思想是我们一直捉摸不透的东西,而按照信息论假说来讲,思想其实就是一种信息。大脑中的某些特定分子摩擦碰撞,引起了某些信息子的规则排布,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就是产生电流,引起脑细胞的活动,这便是思想的本质,当然,不同信息表现出不同思想。然而,这不等于我们的思想是早已限定好了的吗?其实就是这样。只不过我们脑中分子数量是庞大的,其能引起信息子的排布形式的种类是极其多的,我们现在的思想不过也只开发了很少一部分。现实中我们所谓的思想还要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需要通过一个完整复杂的调节机制将其表达出来,这个调节机制对于人类来说便是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我们能将复杂的思想表达出来。记忆是思想的特化,是信息引起摩擦碰撞的分子恰好是以前产生思想的分子(记忆的决子)时,以前的思想便会再次通过特定信息子的规则排布表达出来。这样看来,我们的思想是连续的,前一刻的思想直接决定了后一刻的思想,只是我们并没发觉也没有手段去发现罢了。
* l, U9 A; v# h  2、生命现象:人的生老病死也可以通过信息论假说来解释。人生病其实是不融合分子(细菌或病毒)与体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成长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外界分子(如钙离子)进入人体内与体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衰老与死亡是细胞内分子摩擦引起的信息,其宏观表现为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进而影响人。 & N$ U- U4 N8 o9 W! @, b
  3、预感与巧合:预感是思想的一种极特殊的形式,当脑中某些分子摩擦引起信息子排布后,信息并未释放全部能量,而是只将其中一部分能量先释放出来,引起预感决子的摩擦,剩下的能量则在另外的时刻释放出来,并由于与前一部分能量同源,恰好引起事件决子的摩擦,从而印证了预感。巧合也是一种极特殊的现象,其本质是信息释放的能量分为两半进入到三维空间中的不同地点,引发相同分子的摩擦,从而引起不同地点相同事情的发生,这一般出现在同卵双胞胎身上,因为其基因的相似性决定了其相同分子摩擦的几率较大。 " s7 ?0 H" H0 T3 m" [( X! ?/ B
  4、梦与不实印象(untrue impressions):梦是在无意识情况下产生的思想,其本质也是信息。我们平时会产生不实印象,看到某情景感觉以前似乎发生过,可是以前却并没有发生,其实这是因为脑内分子摩擦引起信息,而信息并没有将能量马上释放出来,而是暂时储存起来,当另一时刻又有同样的分子摩擦时,其能量被激活,双倍能量释放出来,其中一半能量使我们思想,另一半能量使我们产生印象,这便是不实印象的本质。 ) ^  l0 c8 L; I# i, n1 [$ K
  5、化学反应:一切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信息。几种分子摩擦引起特定信息,又引起其他分子摩擦,在摩擦中化学键断裂与形成,完成化学反应。
# M, B& `  k: E  6、命运与灵魂:古人相信命运,可能是冥冥之中感到在另一空间中我们是早已被安排好的个体,于是出现了人类对灵魂、神的遐想。 1 ^! j1 ^' u# R7 ^4 h
  五、信息论假说的意义 / \7 @( C. X+ r6 A. _; {* r
  信息论假说将物质与思想相统一,它是唯物主义发展所必经的一步,它用唯物的观点解释了人类一直无法弄清的问题。它自身只是一个假说,需要人类长时间去探索与证明,它自身也存在缺陷,需要人类的不断发现。也许它本来就是个错误,但它是人类成长的见证,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 $ D% {7 ~2 Z/ e3 w
  用信息论假说的观点看问题,可以使人类认识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并有助于探索世界更深的本质。它给人类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经验,是人类跳出固有思想看问题的典范。总之,不管它是否正确,它都是人类的不朽之作。 ! Y% p3 \0 p2 @6 h) C. E' T3 I
思维的更准确概念
% M0 e/ \7 R1 @# N' w$ t3 s
, c1 @8 H/ Y2 C" G  u  思维是指高等动物及人类对事物反映和认识的能力。 5 O6 d! _8 `$ h6 Z+ ^# {& ~
  思维只有在人们反映及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才能加以理解和认识。
& y  ^  G7 a0 _+ o$ q  q  思维对于人类来说有两种形式,(抽象)形式逻辑和(具体)辩证逻辑。
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

主题

667

帖子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49
获赠鲜花
11 朵
个人财富
5930 金币
注册时间
2011-1-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回复 2# 杠头儿   }# X6 C' i. D4 i& b- S
$ B! Z/ Z+ J- G0 o; L( t% ]( f" E9 X7 t
+ ^7 \: w6 K9 [
    * v6 ?+ y) q, x9 C; L' \
思维的哲学定义1 k1 X, z& W8 e- b2 d% n# K  a6 Y
$ k- i6 @& U: t3 `$ k, g& D' |
  思维是主体的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 3 A1 y6 w: f5 U, p6 K. }
  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 T5 y+ @$ H! [% l  主体是有生命的物体,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实行者。生物主体具有行为的需要和能力,行为是生物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 S4 @  n; C; g3 k" ~5 f0 _
  生命是生物的生长、变化、繁殖、代谢、进化、应激、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意识。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主体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生物主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进化、运动和行为遵循的普遍规律。 5 v" H) W) r1 d; Y
  客体是同主体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的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是主体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涉及的对象。客体对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 R$ I1 }% `9 F/ O8 [/ _4 ?2 e# ?
  思维意识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是思维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思维行为的指挥者和领导者。思维意识是生物主体的生存意识同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融合产生的结果。 * K( `7 @/ J; T( I
  主体意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神经指挥中枢产生和发出的指挥主体进行活动,以消除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实现生存和发展目标的意向、意念、方法、方案和命令。主体意识不仅包含着主体先天具有的生存意识,而且还包含着主体后天获得的知识。主体意识是生存意识同知识经过思维融合的结果。 % R0 z& _( C4 ?6 a' y" x
  行为一般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
7 s2 n+ ?# s. N  思维是主体意识的具体形式——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   j1 f4 D8 v7 I, W
  思维是我们从主体的日常行为中分解出来的,具有自身特殊规定的行为。它不仅是主体生存意识主导下的行为,而且是主体思维意识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生存意识和思维意识的共同表现形式。思维是思维命令的执行,是思维意向的实现,是思维方案的落实,是生存意识和思维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展现 ' Y0 o0 y6 u- |- E; H: ^
  对于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来说,思维是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按照预定的目的、意向和方案,对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寻求和获取通过主体的行为消除客体[2]对自己的现实作用和影响,实现主体生存和发展目标所需要的道路、方法和方案的过程。
6 s# C) W% q" d3 @  对于低等生物、低等动植物和昆虫来说,思维是生物主体的准思维组织或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下,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和能力,对作用、影响和刺激自己的客体,进行生化、物理的作用和反应以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目标的过程。 8 g7 r- b  Y  n8 [4 w# m7 m* F5 d
  思维可分为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两种类型: + y2 n. q( F& j  p3 E
  潜意识思维是主体不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 潜意识思维也被称为无意识思维、被动性思维,它是各种生物普遍具有的原始思维方式,是生物的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中发生和进行的生化变化和反应,它不但遵循生物主体具有的生存意识规律,而且还遵循我们已知和未知的物理学、化学和光学的规律。 " k! q% g& J5 y
  潜意识思维是生物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作出的应激反应和变化,是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自动快速进行分析和处理。潜意识思维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
" _1 {/ S& w! `5 L5 W. d) G  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对生物主体的刺激和影响,是潜意识思维发生的外部原因。主体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和自然意识是潜意识思维发生的内部原因,当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激活主体具有的生存意识后,主体消除客体影响的目的立刻就会被确立,于是有潜在思维意识指挥的,有生存意识主导的潜意识思维发生了。 & B/ |% ?3 A9 ~7 f7 Q, }! d+ K: q
  潜意识思维的结果是主体的思维组织或准思维组织中产生了指挥主体发生某种变化和运动的主体意识。 9 d& f9 `5 C( r2 Z+ Z; u+ p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进化、分泌、自愈、趋光、行为都是在潜意识思维产生的主体意识的指挥下发生和进行的行为,潜意识被动思维是生物进化的秘密所在。具有生命和生存意识的生物主体,如果没有受到并发现来自客体的刺激、作用和影响,自身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就不会被激活,指挥自身有意识思维发生和发展的思维意识就不会被产生出来,生物主体就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各种变化和运动。
, ^4 q4 r9 F/ n. }  例如,保存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植物种子 ,因为感受不到客体对它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虽然它具有生命和生存意识,但是却表现不出来任何生命的活力。 1 |3 H. Y: F; ~3 p0 A
  对于人类和高级动物来说,潜意识思维除了产生指挥他们的有关组织和器官进行有规律运动的命令外,还产生了指挥他们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以做好处置客体准备工作的思维意识。
5 u9 v! `( k9 e. _) r& J: i  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经过了长期的潜意识思维,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处理感知组织提供的信息知识的能力,升级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它们不仅能进行原始低级的潜意识被动思维,而且还能进行在思维意识指挥下的有目的的主动性思维。
. r( ]2 q( k' ~/ M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知觉的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思维方式。有意识思维也被称为主动性思维,它也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
6 f; g2 @& W; K! Q' O  指挥主体的思维组织主动对感知组织获得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思维目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的影响后,思维组织经过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出来的,指挥主体思维组织正确高效地进行活动实现思维目的的意向、方法和方案。
0 p, F# X! g( \$ N9 }( Y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时总要想一想,然后才着手去解决,我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遇事三思而后行”。想一想、皱眉头、三思、是我们实行处置矛盾和问题前必定进行的思维行为,必须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 # a1 p; b2 }& B% N4 E) [5 S  B
  有意识思维是人类和其他高级动物具有的思维方式之一。据观察和了解,有意识思维在人的全部思维行为中占有的比率大约是百分之十,潜意识思维占有的比率大约是百分之九十。心脏的挑动、肺脏的呼吸、胃肠的蠕动、腺体的分泌都是在潜意识思维产生的指挥命令下进行的。例如,当我们突然遇到惊吓,心跳和呼吸会发生不由自主地变化。
9 R# g, D9 u. T' y* D. t/ F7 M  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有意识思维发生的外部原因,主体生来具有的生存意识和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的思维意识是有意识思维发生的内部原因,当有意识思维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结合后,有思维意识指挥的有意识思维便开始了。 6 v9 m% ]* s% t* x. {- {$ X2 h8 G6 u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生产意识产品的生产活动。 3 r  W/ n* a; r
  有意识思维是主体以生存意识为主导、以思维意识为指挥,以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为原材料,以逻辑分析和逻辑推理为生产手段,生产指挥主体如何处置客体的意识产品的生产活动。
2 W' U1 o( A) o  知识原材料同思维生产出的意识产品有着直接的关系。知识原材料的数量和品质,决定着意识产品的的质量和性能。 : K; C- N1 v# T
  受知识原材料的限制和制约,有意识思维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所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思维意识;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 + J/ v- i" h: m9 Y' w
  思维意识是思维组织经过潜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产生的,指挥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处理,以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为主体进一步实施处置客体的行为做好准备工作的意向、方案、方法和命令。 " q( k1 R0 i8 g# i, n) X
  认识意识是在感知组织提供给思维组织的知识原材料不能使思维组织判明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使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发现正确处置客体的行为意识时,思维组织根据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生产出来的,指挥主体的感知组织主动收集和获取更多的客体知识,以满足思维组织生产意识需要的命令、意向、方法和方案。
1 |8 ?: m9 h& v  实践意识是在感知组织提供给思维组织的知识原材料足够满足思维组织判明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足够让思维组织经过对已有知识原材料的分析处理,发现处置客体的正确有效的意向和方案时,思维组织经过思维生产出来的,指挥主体的肌肉组织和运动器官进行活动,改造事物、变化环境、解决主体遇到的生存矛盾和问题的命令、意向、和方案。
7 w, g6 p) ~$ V  受知识原材料的限制和制约,思维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原材料的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有一部分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的行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有一部分不能够通过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预定目的。 根据意识产品能否指挥主体行为取得预期目的标准,思维所生产的意识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 9 v# [! C6 Z/ j* |$ u& R& s
  正确意识是以正确知识为原材料经过思维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是对主体具有正面意义和价值的、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预期目的满足主体需要的意识、意向、方案和命令。
  H! R5 x2 X, S/ A' l6 h  错误意识是以错误知识原材料经过思维分析处理生产出来的意识产品,是对主体生存具有负面意义和价值的、不能够指挥主体通过自身行为实现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目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例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z, u/ p6 n0 A/ ~8 C; ?3 ~
  为了全面和深刻地认识思维,我么把主体的日常行为分解为思维、认识和实践三种相互区别各有特点的类型,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主体的思维行为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思维、认识和实践是统一的整体,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后相继交叉进行的同一个行为。他们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完全相同之处。 ) ~: M! t# C" l
  思维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实践是实践意识的表现形式;思维、认识和实践都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行为,是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 w, d0 Z$ H' m! _: R$ Z
  思维的直接目的是获得意识;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知识;实践的直接目的是获得生活条件;思维、认识和实践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5 a6 n( E3 ?! F/ `( t$ |  思维的主体是思维组织;认识的主体是感知组织;实践的主体是肌肉组织;思维、认识和实践都需要生物主体的每一个组织相互配合,是生物主体全部组织和器官的共同行为。 7 X3 |, v7 i/ S3 i1 c
  思维是加工和生产;认识是收集和索取;实践是付出和贡献;思维、认识和实践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向互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4, 2025-4-3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