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3-23 15:59 编辑 & z% r5 v: ]/ c
' J$ d# M9 T8 J+ e* [2 |
: R2 V: u' V; s3 a5 A; q 白居易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困而长期流浪,步入仕途后又因得罪权贵而数度遭贬,以致年方四十就发白齿落,似乎未老先衰。但后来他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淡泊名利与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许多关于保健养生的经验,其中不乏精警之言,读来饶有兴味。 唐贞元初年,白居易怀揣一沓诗稿,只身来到长安谋身。白居易曾流亡浙江。少年白居易没甚谋身特长;不会做小买卖,也干不了体力活。他只会写诗,也没有名气。白居易漂泊长安,在长安城里一些诗友家蹭饭蹭居。白居易一些诗友叫他去找顾况,心想顾况也是个写诗的,可以谋个饭碗居所。顾况进士出生,时任著作郎,之前任过秘书郎,是中唐数一数二的才子。这人乐于助人,据《唐代诗人考》,顾况不知天下还有一个叫白居易递上自己两首诗。顾况一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署名,不经意地哈哈大笑。白居易莫名其妙。顾况大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居’亦不易唉!”白居易的名字很奇怪,大约在顾况看来,就是吃白食不劳而获的意思。我还是个诗人,怎的没看过你白居易的诗。顾况一看白居易的诗也不怎么样,诠解白居易名字一语几关。你白居易凭几首不怎么样的诗,就能白吃白居,也太容易了吧? 白居易后来又写了一首叫《草》的诗,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长安朋友叫白居易拿这首诗再去找顾况,只要是好诗,顾况就能看上。白居易硬着头皮找顾况。想不到顾况看后哈哈大笑起来,顾况大笑说:“你白居易能做出这么好的诗,‘居’亦‘易’唉!”又一语几关,总算答应帮助白居易了。 时年二十九岁,初授翰林学士,后擢升左拾遗。左拾遗是个谏官。白居易学起前辈大谏官魏征犯颜直谏,也来个“贞元之治”,可中唐没有李世民时代谏官环境,结果犯颜直谏贬出长安外放。杜甫也是在左拾遗任上贬出长安。白居易流放外任,为官清明,给地方办了不少实事,深得民众喜爱。因政绩突出,又召回长安,官至内阁大员刑部尚书告老。 他在《逸老》诗中写道:“白日浸浸下,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他将一生中的少壮与衰老,比作一天中的劳与逸,人累了就必须休息,把休息也当成为一种享受,衰老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注意保养才是,正如他在诗中写的“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夭”。白居易能用哲学的观点去认识自然的生老病死,正确地对待老年生活,不要为生生死死所羁绊,应坦然处之。 亲近自然物,“野性爱栽植”也是白居易养生经验。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居易则是山水林泉皆为所乐。自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时,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舍,政务之余来此栖居。他深爱此处的自然环境:岩石清流,松柏翠竹,风岚烟霞,鸟兽时聚;茅屋旁有飞泉溅玉,小院里有白莲净池,恰如“倦鸟得茂林,涸鱼返清源”。白居易意气飞扬,携一壶酒,弹奏五弦之琴,酣畅时,赋新诗,仰天而歌,“如获终老地”而流连忘返。 白居易为官一生,调动颇繁,每新到一地,他都要在衙门和私宅周围及院中进行绿化、美化。他尤其爱松、竹、柳、荷,这是其工作和居住环境必植之物。《东楼竹》写道:“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白居易特别喜欢在居室窗前植竹,《竹窗》云:“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别有一番情趣。诗人把种树栽花看做是休闲,是爱好,是性情使然:“野性爱栽植”。《东涧种柳》:“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诗人认为“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白居易官至中书舍人时,买得一宅,因院内有10棵松树而喜不自禁,秋有韵,夏有荫,春雨满树珠,冬雪压枝白,“四时各有趣”的景致,对于他来说“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白居易的精神养生法给世人有许多启迪。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关系极大,知足则乐,不知足则不能全生,能招致疾患灾祸,这种观念无疑义。在《白香山集》里,诗人坦陈自己知足常乐的心境:“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他被贬杭州后,虽然失意于官场,但却寄情于山水,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并轻松吟出:“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如我是何人”的千古绝唱。在那湛蓝清澈的山水之间,他的心就像是悠然飘浮的白云,闲情雅兴之中,看着晶莹碧纯的泉水,自己也觉得心静如水,超然脱俗了。诗人陶醉在迷人的景色中是多么怡然自得;诗人保持着这种富有朝气的生活方式,足以垂范后世。 “心足即为富,身闲乃当贵”是白居易养生的另一条经验。他做官基本都是做高官,纵使被贬出京师,也是任州府大员。但他总以平常心视之,把自己看做普通老百姓。其诗《卧小斋》:“朝起视事毕,晏坐饱食终。散步长廊下,退卧小斋中。拙政自多暇,幽情谁与同?孰云二千石,心如田野翁!”看,这哪里像高官的骄矜持重、城府深沉?俨然一个天真的顽童!对于物质生活,自居易很知足。他的生活哲学是,能充饥即是美食,可容膝便为安居;形骸为政务所迫劳作不息,心性却始终湛然虚空,故“心宽体长舒”。 诗人,常把养生之道寓于自己撰写的诗句之中。今天常读多颂并身体力行,对养生益寿大有裨益。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这在当时算是极为高寿了。洛阳伊河由南向北穿山而过,一桥飞架东西;宛若一道七色彩虹。依山势建有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时书屋、乐天堂等富有唐代风格的亭阁,古风遗韵,游人至此,雅兴顿生。从龙门桥过伊河,左侧即是白园的大门。进门直行,但见路转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极。漫步石级而上,山腰有亭,名曰“听伊”,此亭系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奕、饮酒、品茗、论诗之处。香山寺北侧的琵琶峰上,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墓园,称为白园,这位诗人曾以居士情结与如满和尚等人结为“香山九老”唱酬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晨烟夕蔼,会昌六年,终老于河南履道里,如今,白园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文化名人的最佳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