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时用西瓜皮煲粥或冬瓜薏米煲水,可解暑生津利湿
' }# d8 W0 X0 S$ D8 k! _% K5 [
0 W0 q9 M7 \9 W4 L. q3 n●夏季暑气重,小儿发热常呈现体温骤然升高及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
8 M2 ]& \. I1 Y5 X" j●退热药对发热小儿“治标不治本”,每日服用不应超过三次
( ?' O. X7 G+ }●小儿发热时用西瓜皮煲粥或冬瓜薏米煲水,可解暑生津利湿
; Q( l e* P- y* Z对许多父母来说,孩子生病时的体温早已成了影响他们心情的风向针:孩子体温不降,爸爸妈妈时刻提心吊胆;一旦孩子退热,父母们往往感觉万事大吉。. ]5 w7 K b T, i0 z9 V4 f
5 ?; U( q- s: ~0 p8 F
广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徐雯指出,上述两种心态反映了许多父母对患儿发热的认识存在误区。她提醒说,发热是孩子身体抗御疾病的一种反应,在孩子疾病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发热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退的。如果孩子的发热是因炎症引起的,只有在炎症完全消退的前提下,发热才能随之退尽。8 ~& t7 q+ q) y! ^! a1 s
同时,即便孩子已经退热,也不意味着已完全康复。如果此时家长不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同样可能导致孩子病情的反复,出现中医所说的“食复”。& L4 T0 k# Y* I. O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徐雯& b1 V! M1 w% f- a; j' M
太心急频带孩子看病 . ^7 R7 \' q) _% C* i$ h/ _( @
反不利发烧患儿康复 1 p% w ?7 l: b* V2 d7 ]
在医院的儿科门诊,发热患儿往往占据很大部分。以广州市中医院为例,近期前往该院儿科就诊的患儿,超过三分之一都有发热症状。徐雯介绍,夏季暑气重,暑热下迫,地湿上蒸,故暑多夹湿,小儿发热往往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患病后体温可骤然升高;二是虽然经过治疗,但仍容易反复发热,病程往往较长。
4 y- L" v" e$ P9 ^) H, j“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徐雯指出,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其中以感染性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最为多见。她分析说,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同时新陈代谢又较成人旺盛,“夏季频繁进出空调房,或游泳后没及时擦干身体等都很容易使孩子生病。”
. v& g* W' Y4 F! v: e/ b1 ~“作为人体抗御疾病的一种反应,在疾病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发热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退的。”徐雯表示,她在接诊中发现一些父母由于不了解小儿高热的特点,看到孩子体温一时降不下来便非常心急,甚至在一天中数次带着患儿往返于多家医院看病,“这种做法对孩子的病情其实是很不利的。”
2 I. B4 e$ N" h: L& |: e她解释说,病中的孩子最需要休息,家长频繁地带孩子进出医院,不仅影响孩子休息,容易再次受凉,使病情雪上加霜,也容易使治疗杂乱无序,不利于孩子的治疗和康复。" H+ }7 f, O7 O' O4 t- P
治疗:
* d* j6 f* A, {' @' J% M2 U6 [退热药“治标不治本”
8 h3 S3 ~0 B$ u1 Y+ s" j6 W) N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发热,很容易想到给孩子吃退热药。徐雯表示,退热药一般在患儿体温超过39℃时才使用(有高热惊厥史小儿除外),而且使用退热药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其目的在于短期内控制患儿过高的体温,避免因此而引起的高热惊厥。“治疗发热不能单纯使用退热药,必须寻找致病原因,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才是治疗发热的根本方法。”
" G+ r& D1 _9 {. i+ H& g徐雯举例说:“以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热为例,根本的治疗方法是抗感染治疗,而炎症的消退需要一个过程,即使经过较正规和系统的治疗,也常常要经过3至4天才能使炎症完全消退,发热也才会随之退尽。”4 c( E2 U" \& ~9 }( P' H
提醒:
# F2 m9 m! a+ g4 c& H/ B服退热药每日不应超3次
3 E2 H8 I: ?* X7 A' }- M徐雯提醒说,家长在给孩子服用退热药时,通常每日不应超过三次,“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使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加服镇静药,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出现。” l6 {) {0 S# V: k' \
此外,由于一般的退热药只能维持4小时左右的退热效果,超过这个时间段后,孩子仍有可能再度出现发热。徐雯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紧张,除了按医嘱服用药物外,在家里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等护理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