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7|回复: 0

专业造假 加国假新闻编辑部乐翻全球

[复制链接]

3968

主题

3997

帖子

0

精华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9
获赠鲜花
31 朵
个人财富
39799 金币
注册时间
2012-2-26
发表于 2013-6-25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金房地产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真作假时假也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当你在网上看到一篇篇让你心中情绪激荡起伏的“新闻”“爆料”时,可别急着就往社交网上评论转发。多留个心眼先查查新闻来源,别一不小心,就落入了互联网给你营造出的“太虚幻境”。
% V3 ~8 F, w# o' b3 [- `& e“新闻”诞生记
: J6 q& L+ h: A# l# A
. `, L- U# D. s$ u1 d0 y  ^, Y* @: _+ t: A1 ?; ]5 K8 m' d
酒吧里,主编Luke Gorden Field、高级编辑Jacob Duart Spiel和十多个同事一起,讨论下个星期The Beaverton要“报导”的“新闻”选题。每周,他们都这样聚会一次。每人事先想好十个左右的题目,在会上拿出来和大家讨论。然后,他们会从上百个题目中选取8到10个。
4 T5 r7 N5 T6 S/ O8 z题目一般都和当下的重要新闻事件紧密相关。每个题目说出来之后,所有同事一起投票表决。如果一个选题足够搞笑有趣,获得通过,那么编辑会和提出选题的同事一起再加料炮制,务求让这则新闻的标题和内容尽量生动趣怪、吸引读者眼球。4 _& z+ ?& l. D
加拿大太空人“Hadfield返回地球,收到137万加元Rogers手机账单”这则前段时间在facebook上疯传的“新闻”,就是这样创作出的。

The Beaverton创作的这则太空人“新闻”,在facebook上被直接转发了将近六万次。如果算上间接转发的次数,将会更多。

5 ^) z0 X; g& f. ^. Y
当时,Chris Hadfield作为职务最高的加拿大太空人,其返航可说是当时加国媒体的聚焦点。于是,The Beaverton也想拿这个大家瞩目的题目做做文章。他们的一个撰稿员Alexander Huntley注意到,Chris Hadfield之所以会成为史上最着名的宇航员,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时常用自己的手机从空间站发送一些图像、视频、消息到社交网络上。而与此同时,一名卑诗省男孩在墨西哥旅游时使用漫游上网,让父亲收到2.2万加元Rogers账单的新闻,又引起公众对手机商向用户收取高额漫游数据费的讨论。 8 z6 c: i) l" H2 h! C1 G8 \/ O

6 ]) N$ x2 t; ^( o; b6 d; ]' L4 y; U8 t0 {5 g& u/ _1 w! @; F2 ^
既然跨国漫游有可能被收取高额费用,那么在外太空使用数据网络,又会被收取多少费用呢?在这样的灵感之下,这则“新闻”最终被炮制了出来。

The Onion是北美最受欢迎的讽刺新闻网站,在facebook上有230多万的“like”。

编造有术 ( l. {( ^7 j/ o; p, o

. m1 E; w+ X$ `有点子固然重要,但接下来的铺排才是“重中之重”。The Beaverton造假搞笑的同时,更藉“新闻”讽刺时弊。 + P, z5 ?- W: T. t2 f0 U/ p: A- J
) L2 y/ A) b1 N3 ^' s

1 k/ `: e3 b" x7 G/ }. P; }( `Jacob说,他会把政治和流行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比如电影。他早前看到保守党参议员Mike Duffy虚报房津的丑闻,立马把Mike和电影Occean 11中黑帮人物“尽地一铺”的心理相联系,创造出Mike Duffy想要在卸任前大贪最后一笔的“新闻”。 在The Beaverton的“新闻”故事中,主要选取公众大人物开涮。“拿普通人做文章,搞笑效果通常不如大人物。”Luke笑说。读者们都喜欢看到讽刺大人物出丑的故事。哈珀、福特、议员、明星、大公司等,是他们常用的取笑对象。
) ^1 c+ p2 A, d% S& O+ C( J# B
1 X# n7 O! [  V 8 A* C; ?2 `2 H5 y
The Beaverton网站现在还推出了The Beaverton Live!喜剧秀。对他们来说,喜剧表演和讽刺新闻一样,都是用搞笑引发共鸣的方式。 # b$ J; r! e* Y. @9 q; M) H

' \* \8 P  |3 g% e& [# D) W" N“角色反转”也是他们创作“新闻”的一种方式。去年他们曾登出一则被转发很广的关于原住民和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新闻”。当时,哈珀总理根据审计报告结果,批评安省北部的原住民地区(Attawapiskat First Nations)挪用了联邦政府拨给当地发展基础建设的款项,引发了媒体热议。
* s, ?" Z7 _  J5 p" i0 T# y于是Jacob想到,通常都是联邦政府来审计地方政府的资金使用,但如果地方政府反过来审核联邦政府的资金挪用,会出现怎样的局面?于是,就有了那篇关于原住民审计加拿大联邦政府资金使用的“新闻”。他“报导”道:“原住民的审计发现,……(联邦政府中)很多高薪资的政客只工作一半时间,但是却没有一个体系来防止这种对资源的浪费。”文章夸张地突出了联邦政府开销高、效率低的诟病。 6 c1 m4 h) ~( l! j
0 U. X' A' H: x8 p

1 ?1 J& U2 L4 M( Y7 X
7 K8 L9 v& d+ Q+ ~

在Google News上搜索新闻时,如果是来自于讽刺新闻网站,Google会在来源后加括号标注“satire”,提醒读者不要当真。


: a* x8 {) s3 p( i' _真假难辨 冀被起诉
) z5 V0 h* ]. ^+ t3 T  q3 F$ z0 F
& s: F( I% N7 `! v' ?* U0 g: J! L; |1 H+ k3 L- H8 w" ~/ J( u
在The Beaverton的网站上,有一个“免责声明”,指出该网站所有文章,即便使用真实人物、事件名称,全都是讽刺性假新闻。然而,当这些“新闻”在网上传播时,这则“免责声明”却不会被附在每篇文章后面。这使得“以假乱真”的事情,时有发生。讽刺性报纸和新闻节目,是北美的传统,比如美国的讽刺新闻媒体The Onion,已经运作了二十多年,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报导假新闻。由其创作的很多新闻都曾以假乱真,甚至令其他国家的主流媒体受骗。
* @6 a0 R6 A* K' ]9 ?& j( a$ J( }- [; A1 a2 h5 B: ]( p  {
Luke和Jacob说,在西方,被报纸和电视节目拿来取笑的对象,其实大部分也都知道自己作为公众人物、机构,免不了被开涮,通常都理解其中的幽默,不会有起诉行为;甚至有些公众人物还会自嘲地转发取笑自己的讽刺文章。他们同时也认为,The Beaverton创作讽刺新闻的所作所为也都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受公民的自由言论权保护,不会有问题。 5 F/ Q4 j: ?/ v( `

" {" N1 e$ }- @- R$ ]但是像这则关于Rogers给宇航员开出出137万加元账单的假新闻,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引发了一些人对Rogers的批评。Rogers公司会否因声誉有损起诉The Beaverton呢? 4 }! f4 O# V' X2 ~9 l
+ `) R  H) L. j! [$ h9 @
Luke和Jacob大笑:“如果Rogers真的起诉我们,那就太棒了,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曝光率,让The Beaverton的知名度大增!”令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他们确信在北美的社会环境下,Rogers这样的公司是不会因为这类事情起诉他们的。 3 {, i- g1 T& Q; \! i
. F* p7 z8 L" f4 Z3 v
+ u, r; @) x; [) x
假新闻培养批判性思维 ! Q& R+ D% V' @4 b0 l
The Beaverton的不少作者、编辑,其实都是学喜剧表演出身。Luke和Jacob说,这也使得他们作为一个讽刺新闻网站,最主要的目的,一定是“搞笑”。他们并不希望读者信以为真而被骗;相反,他们希望读者读到这些“新闻”后,知道这是讽刺,并且能理解里面的讽刺笑点,在开怀一笑中有所共鸣。 : L; e5 I3 I4 a
  @0 K0 ], m( a9 h  `/ `1 I' d
- m+ k' Q1 C4 r+ ~3 Q$ S
但是,网友被骗的事情确有发生,The Beaverton怎么看待自己给网友造成的影响?Luke和Jacob认为,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在促成人们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关于宇航员收到137万加元账单的这个故事,Jacob的一个朋友在facebook上看到后信以为真,就把它当作真的新闻进行了转发和评论,但随即就被网上的朋友们嘲笑。# D" \1 u  D3 m% x- E
Jacob认为,在有了这样的被笑经历之后,这个人以后再看到任何“新闻”,都会留个心眼,至少要看到几个不同的新闻来源后,才会确定真假。而这也是人们在网络时代面对信息应该有的态度。
2 v7 z6 \5 ?3 V0 N( e& \; ]. JLuke则说,即便是来自于主流媒体的新闻,也不一定都为真实;即使事件为真,也会附上该媒体的偏见,比如Toronto Star和Toronto Sun对福特丑闻的报导态度,就完全不同。因此,不论面对怎样的“新闻”,读者都需要搜寻不同的信息来源以避免偏见,而讽刺新闻从某个方面来讲,可说在促成读者去培养的这种批判性思维:网上的任何文字,都不能轻信。 ( `, k2 d. F; @5 y1 j# E
西式讽刺新闻 渐入中国
1 b/ k! u& c; O, w& k4 O9 X: O: t" k, _% T

3 N( d  a' D( |( M% U5 P; f8 I9 M北美的“讽刺新闻”传统,其实早从1860年代Mark Twain时就已滥觞。这位讽刺文学大师还因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一句名言“谎言已经跑完了半个地球,真相都还没穿好鞋子”。随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类新闻形式的讽刺创作,也越来越丰富。: o( \* p  S3 k2 ]" L
在中国,还没有像The Onion和The Beaverton这样的专门创作假新闻的讽刺媒体,但是近年来,网上各种“钓鱼文”已经越来越多。其中着名案例有“张拾迈事件”:在2010年9月,一篇关于“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至死不忘提醒相关部门停止修建高铁”的新闻报导在网上广泛流传。该报导文笔非常严肃认真,引用专家话语和专业术语进行论证,甚至让不少中国传统媒体转载。
4 u! K  P, Y$ ~) D8 a2 Q其实,在“讽刺”和“谣言”之间,仅隔一条细线,那就是创作意图。如果是编造新闻欺骗网友以谋取私利,那么就是“谣言”;若为了借反讽可笑的事件,引发共鸣,则可算“讽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Luke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在这个时代中生存,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8 U# t/ ?2 Q$ d# Q. q' p2 @
的确,只有有了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在“讽刺”中获取共鸣,同时也把“谣言”扼杀在摇篮。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5-1-13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