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做到知识与情感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培养出甘愿为祖国奉献的学者。
王淑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以至于全家13位博士全都定居美国,没有一人效忠祖国。
+ X [; p( X% I8 M
; ~( ~/ H, v: [5 l* f/ w1 q相夫教子的生活
王淑贞出生于1897年江苏省南通县的一个殷实的家庭。受家人宠爱的她,过着大家闺秀的生活。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有银钱送孩子上学堂,王淑贞在家人的支持下去了女中,学习了文化知识的她,眼界自是那些自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闺秀不能比的。19岁时王淑贞嫁给了李浩民,李浩民在家中做粮行生意,是当地有名的富商。门当户对且都有远见卓识的两人,过着温馨的生活。
在当时女性结婚后就要在家相夫教子,王淑贞每天的任务就是照顾丈夫、侍养公婆、教育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又富足,当时崇尚多子多孙多福寿,所以王淑贞与丈夫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
男主外,女主内,李浩民醉心于事业,丝毫不担心家里,王淑贞会把家中事务收拾妥当。王淑贞因为有过学习经历,所以她对待孩子们的功课格外严苛。
! [- S" L2 j* `8 i
( Z( t2 K* B6 L5 I闲暇时,她坐在窗边泡一壶茶,边看书边督促孩子们做功课。也正是因为母亲的严格要求,孩子们的成绩名列前茅。贤惠的妻子,聪明的孩子,成为李浩民不断拼搏事业的动力。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为了让13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1947年举家搬到台湾。李浩民开拓了上海和台湾市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他们搬到台湾后,买了一栋市中心的房子。房子离孩子们的学校很近,上学很方便,而且家中招了保姆打扫卫生,王淑贞过上了豪门富太太的生活。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49年,李浩民带着乘坐太平轮号从上海回台湾一家人团聚,太平轮号遇到海难,乘客十不存一,李浩民在这次海难中去世。
; e! b d) }( A
" A: q5 G! t. m5 ~) `: u8 k5 a
李浩民的去世对王淑贞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她已经过惯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家里的顶梁柱突然没了,可13个孩子还在上学,学费学具和衣服都是一大笔花销,虽然丈夫在家留了些余钱,但是这些钱也不足以支撑她们14个人的生活。寒门出13位贵子
当时的王淑贞已经52岁了,中年丧夫的她并没有被生活击垮,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王淑贞无法只能卖掉市中心的房子,变卖家产,全家搬到台湾桃源区的郊外。即使家中没有多少钱,即使孩子们上学每天都要来回走十几里的路,王淑贞从来没有动过不让孩子上学的念头。
曾经只用相夫教子的王淑贞,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去给人家做工,看孩子,洗衣服,做音乐家教老师,只要能挣钱,她都可以做。她如此辛勤工作,仍旧家无
斗储
,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们的书本和笔从来不断。
" N$ Q, l$ S% b7 V+ f3 y
3 L# |6 o* p* b# i. ~( }" [
孩子们也知道母亲的不容易,只能以更优秀的成绩来回报母亲。他们夜晚只能围着一盏小油灯学习,鞋子和衣服缝缝补补,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学业仍然出类拔萃。
他们一直牢记母亲说的话“以后要有本事,有出息”,他们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上完本科升硕士,上完硕士升博士。他们不负母亲重望,一家寒门出了13位博士生。孩子们学业有成后,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他们生于中国,中国的水土养育他们,中国的教师教授他们知识,现在是回报祖国的时候了。
但这13位博士生都选择定居美国,成为美国的风云人物,为美国效力。他们不放心母亲独自生活,并且母亲辛劳一辈子现在该享福了,所以62岁的王淑贞跟随子女定居美国。
$ k6 [1 D( b& m. ?! M' t
+ h9 P! K+ Q- x! j7 P$ m
孩子们的优秀毋庸置疑,王淑贞自己也不差,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她,靠自学英语通过了美国的考试,拿到了永久居留证。美国克林顿总统曾经称她为“伟大的母亲”,在她100岁寿诞时,总统与总统夫人亲自道贺。在她106岁时,逝于美国纽约公寓。
爱国教育根植于心
王淑贞教导孩子“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这是为人处世的秘诀。这句话对子女影响颇深,他们一直铭记在心。但是,王淑贞只教导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却从来没有教导他们如何爱国。正是因为爱国教育的缺失,13位博士才会心安理得得投身于美国的怀抱,为美国效力。虽然他们已经入了美国籍,但是他们流着的是中国的血,骨子里仍然是中国人。身为中国人,难道不应该为祖国奉献吗?这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时,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更应关注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 X& M4 k( X, |4 ?" q! ?
3 `! g; q h" v4 l6 {将爱国思想根植于教育,根植于学生心中。要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只有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扎根祖国建设,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
近年来,无数学者留学海外,学业有成之后,留在他国效力。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国家的悲哀。
我们应该坚守心中的爱国思想,抵制他国诱惑。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英雄志士因为爱国而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众多壮丽的诗歌。正是有这些爱国的人在,中华民族才长久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激励我们勇做爱国者,争做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