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赵德龙
“身无长物凭力气,靠山吃山谋生计;只要来者有雅兴,滑竿背架随处取。”这几句诗,讲述的是轿夫为谋生计,凭力气“抬举”游客的情形。
在许多景区内,轿子(滑竿)是常见的交通工具,方便那些身体不佳或体力较差的游客上坡登山。然而,近日,有博主发布了自己在重庆一景区坐轿上山的视频,被部分网友指责“花钱糟蹋他人尊严”。此事在网上引发争议。
8月21日,该景区工作人员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此事曝光后坐轿的人并没减少,反有一些年轻人出于善意而选择坐轿上山,以照顾轿夫的生意。
江西三清山景区一轿夫告诉记者,他当了16年轿夫,靠力气养活了家人,“并不觉得丢人。”
博主花钱坐轿上山遭网暴
近期一旅游博主在网络上发视频称,自己因为在重庆武隆区天生三桥景区雇人抬轿子上山,之后遭遇网暴。有网友谴责他:“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的尊严?”
但是,这样的说法遭到了更多网友的反驳:“一个花钱坐轿,一个凭力气吃饭,有什么不对?”“你不花钱坐轿,他怎么挣钱谋生?”
除此之外,该视频博主还称,他与抬轿师傅攀谈得知,很多年轻人都不敢坐轿,怕发到网上被人骂。师傅还说现在生意不好,一天最多能拉两个游客。
8月21日,重庆武隆区天生三桥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景区对抬轿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有准入机制,主要招收景区附近身体素质较好的农民,算给他们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景区要求,轿夫和游客自行商量价格,但规定一趟不得超过400元。”该工作人员说,价格方面,看游客是选择全程坐轿还是半程,或者视游客体重情况由轿夫定价,游客也可以还价,景区只负责安全,不会收取轿夫任何费用。
该工作人员还介绍,游览天生三桥景区,正常成年人步行约需一个半小时,轿子主要是针对老人、儿童,以及一些身体不太好的游客。“因媒体报道了我们景区轿夫的真实情况后,现在也有年轻人出于善意坐轿,能让轿夫们多点收入。”该工作人员说。
王女士(化姓)是重庆本地人,在她记忆中,轿夫和棒棒(挑夫)、背篓工一样,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运输方式。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喝两江水,出门路难行。”王女士说,这首民谣反映了老重庆的交通情况,在她小时候,重庆朝天门码头、车站还可以经常看到棒棒,如今很少了。而轿夫主要出现在景区,听长辈们讲,轿夫前后两人要讲究配合,步伐节奏协调一致,即“踩点子”。
“抬轿并不是新鲜事。”王女士还说,轿夫、棒棒、纤夫、背工等工作耗费体力,许多工人在劳作时会哼唱歌曲解乏,不少曲调唱词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少有年轻人选择轿夫行业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贵州铜仁梵净山、江西上饶三清山、湖北恩施大峡谷、湖南张家界、四川峨眉山等全国很多景区,都有轿夫存在。在景区里,轿子这种旧式的交通工具与现代化的汽车、索道、缆车并用,是当地旅游交通的重要部分。
江西上饶三清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自然山岳风光闻名。在三清山旅游官方网站上,有一首诗专门介绍滑竿轿夫:“身无长物凭力气,靠山吃山谋生计;只要来者有雅兴,滑竿背架随处取;来去匆匆气喘急,抬举游人上云梯;眼前风景寻常看,山色难填肚肠饥。”
8月21日,三清山景区轿业公司陈先生向极目新闻回忆,2000年后该景区游客越来越多,轿夫也随之逐渐增多,曾一度多达五百余人,当时不少轿夫还因争夺客人打架。“轿夫都是当地山脚下农民,各人素质也不一样。”陈先生说,有些轿夫见游客问了价格却不坐轿,便对游客态度不好。后来大约在2005年前后,所有轿夫由轿业公司管理,负责给轿夫进行培训。
“景区每年会给轿夫一到两次培训。”陈先生说,培训主要是服务游客、安全事项等方面,游客出来玩,肯定要让游客有好的体验,抬轿服务也是让游客享受到“抬举”之感,不能给游客添堵。
陈先生介绍,景区对轿夫也设置了准入机制,首先要求是本辖区人,其次是身体比较好。三清山附近除了景区,就业机会并不多,很多附近农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家庭收入,因为轿夫是上一周班,休息一周,所以对部分轿夫来说,算是兼职工作。
“如今我们轿业公司有一百多个轿夫,都是四十岁往上的中年人。”陈先生说,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这个行业,等这一代轿夫老去,未来这个行业走向何方,他并不知道。
凭力气养活家人不丢人
林大禄(化名)今年50岁,在三清山景区做轿夫已有10年。景区轿夫上班一周休一周,这周他正好上班。
“我们这个工作就像出海捕鱼,不知道今天是大鱼、小鱼,还是空手而归。”8月21日,林大禄对极目新闻记者说,他们抬轿分大圈、中圈、小圈、上山、下山等不同形式。所谓大圈,是和游客先讲好,这一天都跟着,游客到哪他们到哪。“这就是‘大鱼’,价格一千多元。中圈和小圈,都是和顾客灵活商量的模式。”
8月20日,林大禄运气不错,和同伴找到一个游客,对方有两百多斤,从山脚抬到山顶500元。可是21日没那么好的运气,早上5点多起床,吃了早饭后8点多来到景区,快中午还没等到有游客来坐轿。
3 J* d T. g. v# J5 y, p* H2 q
4 R( ?( I) Z a2 c) l$ P5 z( t3 J" h$ ]2 W2 u5 K/ o
林大禄说,他是上饶本地人,当地人相信靠山吃山。他早前在外地打工,2006年回到家乡,没别的本事,便做了轿夫。林大禄回忆当年,“那时生意好,家里的地也没种了,全职做轿夫。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来玩的游客减少了,坐轿子的人更少了。
虽然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但林大禄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抬个一百二三十斤的游客没压力,抬两百斤的有点吃力。”林大禄说,有的游客爬一天山,第二天就会感到腿脚酸痛,而山里人体质好,轿夫即便抬一天轿,只要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恢复了。
有网友看了坐轿子的视频后,表示轿夫失去了尊严。林大禄觉得,到了他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大,轿夫是凭力气吃饭,“并不觉得丢人。”
4 a; ^' q0 x4 @* W3 X4 |/ J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