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华每周特价 信达超市每周特价 龙翔、龙胜超市(Oceans)每周特价 佳乐超市每周特价

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依然

【转】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细细读,很受启发)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北美华人新生活

保帮家电维修李师傅



心理热线



新客户展示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有您的支持
我们会做得更好
29.换位思考定律: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
$ }8 r+ B: D3 T2 f
5 z, o" Q, M6 f  古希伯莱有一个国王叫所罗门,是一位令后世敬仰的“有道明君”。一次,国王正在办公的时候,有一对老夫妇闯进来,争吵着说他们要离婚。所罗门向他们询问原因时,老翁讲出了若干个理由。所罗门边听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应该离婚”;话音未落,老妇人强烈反对,说绝对不同意离婚,问她理由,她的“理由”比老翁还要充足。所罗门同样边听边点头,最后说,“是的,你是对的,你们不应该离婚。” 8 ]  P$ ^8 Y1 Q/ f

4 m, u' f" x) l; c# B7 F4 D  这时,国王身边的大臣见国王如此断案,忍不住站出来当众指责所罗门:“陛下,你不应该这样断案,你这样断案是不对的。”所罗门同样边听边点头,最后说:“不但他们是对的,作为大臣,你如此批评我也是对的,确实没有如此断案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国王。”
2 I' l4 b# e$ w. g
3 k8 y; ~& J  a0 ~% y1 X) G  A  国王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评判,自然觉得每个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地进行换位思考。
* H# ~* h. d! t% ?8 \' A
# C$ Q' ^0 Z7 a9 w  w) g2 b  “换位思考定律”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以对方的心境来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够给对方留下好感,对方也会感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愿意与自己交流和沟通。 " e& I% s- w& X) _1 T- w

; [0 r- L# J5 _) p2 \  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习惯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去看待问题,对别人的观点和行为做出主观的判断。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一番,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矛盾纠纷都能够迎刃而解。
0 N# c" ?' B' |9 P" T& E9 S* Z/ ?. v
  德国贝尔奈曾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一种理解与宽容,彼此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谅解。真正的换位思考需要从内心深处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像感受自己一般的去感受对方的快乐与哀愁。然而,我们因为长期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形成了一种定性的思维方式,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别人的感受,判断事情的对错是非,因此常常会得出主观的错误结论。
( f, g/ H) W' B* q1 k! n2 ]4 ^# a; I1 {
7 C+ {9 g" @  G9 t& I  鸟儿在天上飞,它不理解地上的蜗牛为什么爬得如此笨拙;蜗牛在地上爬,它不理解天上的鸟儿为什么飞得如此浮躁。如果它们能够换一下位置,就会明白:蜗牛在地上爬,那不是笨拙而是成熟;鸟儿在天上飞,也不是浮躁而是自由。 - {& r- I( }. ~8 K
- ?8 {- C: F  D4 C& h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主人将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同关在一个畜栏里。一天,猪被主人捉住,吓得“嗷嗷”大叫,拼命挣扎。这时,绵羊和乳牛对它嗤之以鼻,一起嘲笑它道:“我们经常被主人捉住,谁也不像你这样嚎叫,真是胆小!”猪回答道:“这完全是两码事,主人捉你们,只是要你们身上的羊毛和牛乳,但是捉住我,却是要一刀结束我的性命啊!”
4 o9 v8 Q# v  U( m) ]
3 X1 O( `, X. u) j" J9 E: H/ S  在生活中,因为环境和角色的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时常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那并不代表别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换位思考一下,或许我们就能理解甚至认同别人的观点。那样,我们的生活中就多了一团和气,少了一分怨气,生活就会更加和谐。
0 z5 Z% f  K2 ^( m+ O4 j) n- ~: {4 X3 Z+ h/ D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4 l% Y$ v; |& c5 S8 F
" R! X0 k) K$ C* F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很多生活中的摩擦与猜忌、误会与矛盾,便能在转瞬间消融。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事情,双方的情感得到沟通,可以让两颗心靠得更近,感情更加深厚。
$ ^' y! f) P1 s7 x
/ k, y+ `2 B8 k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这样一段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得到你与对方的沟通和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 e/ F) f3 r# F8 E) P( ^7 \4 Z& g" _, r0 h

# B; p3 C, G* ~0 U5 V. F/ K) E. m& x( {  我们在工作和交往中,无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冲突,遇到一些很难调解的麻烦,却又不知如何去协商。其实,只要让对方站在我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设想一番,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能够轻松解决。有一种最为简单的办法,就是询问对方:“假如您是我,您会怎么做呢?”
" r$ a$ Q* E/ v8 M
7 \; N/ S8 i+ q0 I" F* i. V) Q  一天,一位设计师精心为客户设计了一套图书封面。作品完工后,他拿给办公室的同事看看,大家都觉得很有创意。可是,当这位挑剔的客户看到封面后,觉得十分不满意,他打电话给设计师,让他再仔细修改一番。设计师傻眼了,几番冥思苦想后,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创意。于是,他打电话给客户,很有礼貌地问道:“我很抱歉,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点子。如果您是我,您会怎么做呢?”对方沉默了一会儿,说让我想想吧。第二天,客户发觉自己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创意,于是欣然接受原先的封面设计。
* n/ [) k) u' s+ ]+ c& N, R* r
% K- I4 ^3 |2 ?5 Y1 i7 X- g( b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我们会因为隔阂与警戒,不可避免地与对方发生冲突。当矛盾发生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体谅对方,善解人意,就可以缓解双方紧张的关系。 " ?+ E$ M$ z; d2 |1 W

" \( ^/ s; \- x1 R4 H0 K: n4 B4 K  一年冬天,小张坐火车到北京出差。邻座的小伙子不时打开窗户,把头探出窗外。小张身上穿得单薄,冻得直打哆嗦。他生气地对小伙子说:“大冬天的,你开什么窗户啊!”小伙子白了他一眼,极不情愿地关上了窗户,没过一会儿又打开了。小张正欲发作,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人和气的劝道:“年轻人,你要注意安全啊,把头探出窗外是很危险的。冬天风大,要是被吹感冒了,在车上会很难受呢。”年轻人听后,立马关上了窗户,一路上再也没有打开过。 8 M' N6 v, z6 n: v% g, y. T
7 v5 P! Y  z# Q; R" o: ^7 Y% z7 k" o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让别人感受到你诚挚的关心,往往能够迅速消除隔阂与对抗,化干戈为玉帛。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0.社会角色转换定律: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 H# c. T% F* d- f4 E7 f4 q! o# ?/ u; R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怒气冲冲地离开卧室,奔向书房,“砰”的一声,重重地关上房门。女王来到房门前,大声呵斥:“开门!”丈夫问:“你是谁?”女王气势汹汹地回答:“我是英国女王。”屋子里没有任何反应。女王又敲门,声音柔和了一些,说道:“我是维多利亚。”里面仍然悄然无声。最终,女王以极其柔和的声音轻轻地说:“亲爱的,开门,我是你的妻子。”话音刚落,房门打开了。 9 O2 V2 @5 b  P+ Z

7 x& I6 g: m2 {) i0 L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扮演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随着时间和场景的转换,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这便是“社会角色转换定律”。“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后来被引入社会学;“社会角色”代表着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反映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 6 [. d; F# f( v* K

( e; Z& m+ r' g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人在一生中会扮演多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是孝顺的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体贴的丈夫,在儿子面前是博学的父亲,在朋友面前是仗义的哥们儿,在老师面前是勤奋的学生,在领导面前是信赖的下属,等等。
+ i( B8 _7 A. J* u2 d6 r4 T# S  N; E! _- \  O- w
  角色不同,看人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一位姓王的教授在学生们眼里平易近人,富有内涵,深受同学们的尊敬;然而,他在同事们的眼中却是一个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的形象。这两种看似全然不同的形象其实都是正确的。同学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自己的老师,他无疑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可是站在同行的角度,一位为了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经常和同事们进行争论的教授,自然会给人留下咄咄逼人的印象。   l5 w4 K) l3 z. W* n0 `

. i2 v; H. _7 u( d: m' {' e/ \! o  为了使日常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和谐,我们应当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若能成功地扮演好各种角色,既满足了个人的需求,也迎合社会的需要;反之,那些不能胜任各种角色的人,容易发生社会角色冲突,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困扰。
1 `, f1 m- h9 S' _, O
0 d. |0 F1 w. T* ^1 V  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财政大臣富凯精明干练,生性喜欢挥霍,是国王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在首相马萨林去世后,他为了继任首相之职,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最为奢华的宴会来讨国王欢心。哪知,第二天国王以窃占国家财富罪逮捕了富凯,并将他送进与世隔绝的监牢里。在噩运中清醒过来的富凯,最终在黑暗的牢狱中度过余生。
1 t% _- u4 m6 R5 n/ i* g5 `- ?6 Q5 J" P: H/ N
  富凯的失误,在于没有扮演好一位臣子的角色。路易十四傲慢自负,他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无法容许任何人在豪奢挥霍方面凌驾其上。富凯举办奢华的宴会,让自己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无形之中抢了国王的风头,让国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自然将自己逼入了绝境。
; e' m0 k! y0 M% D" Q& ^  {; v4 y8 X. V& }- V$ ]. K& `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职场中应该以上司为中心,在任何场合都要突出上司的主导地位;相反,如果喧宾夺主地抢了上司的风光,让他威严扫地,自然会引起上司的不满和厌恶。
6 @& x5 J6 A5 g# e
3 x; Z& x# C( |: k8 Q( ?7 `#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当随着环境和场所的变化,不断地调节角色和角色行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变通,固守一种角色,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比如有一个人,在工作单位是一个领导,经常要下达指令,离开工作岗位后,回到家里或在与朋友交往时,也自觉不自觉得表现出领导角色的特征,好发号施令,官腔十足,这样就会引起家人和朋友的反感;如果一位男员工对待女同事,仍然像对待自己的妻子一样亲热,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为轻浮,意图不轨。
& c& D% b" q) C) H
. ^" @! O+ }  E- t: J) ?+ O# p4 w  学会角色换位是消除社会角色冲突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地思考,多一分宽容与谅解,许多因为角色的差异而导致的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了。比如,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上,就会理解妻子持家的辛苦;下级站在领导的角度上,就会明白多一份权利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就会明白父母的打骂都源于恨铁不成钢;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就会理解他们的训诫出自一番好意,等等。 : H3 p! u. v- j/ J+ E
! j! g& @* c* G- j( L, U
  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我们转换角色后,应当对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在异性交往中,男性对妻子、女朋友、女性朋友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是一种递减的关系,如果将不同的异性对象混同为一种角色,就容易引发感情危急和家庭冲突。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1.古德曼定律: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0 ]8 c- {0 `* I
" F  k+ Q, N" t. Q
  爱迪生想卖掉一项发明,然后建造一个实验室。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不知道能卖多少钱,爱迪生便与妻子商量。妻子也不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她一咬牙,发狠心地说:“要两万美元吧”。爱迪生笑着说:“两万美元,太多了吧?”
' X1 I# l1 e+ ?: [! z( {+ e2 x/ H  C( p& q
  一个商人听说了这项发明后,表示了兴趣。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妻子不在家,爱迪生认为两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开口,只好沉默不语。这位商人几次追问,爱迪生始终不好意思说出口。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那我先出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爱迪生大喜过望,当场与商人拍板成交。 % t0 h* N" ^9 a: j7 T: l; P

4 T5 A' Y1 j) M2 O+ N- s9 m0 g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曾经提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人们将他的理论总结为“古德曼定律”,也称作“沉默定律”。
" T7 I7 m& n# e& W: R4 a6 _! Y" ?* M6 k% ?! x( Y  V7 S
  在人际交往中,与人交谈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在有些时候,适当的沉默比声嘶力竭的争辩更容易产生震慑的效果,令对方信服。沉默,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是一门人际交往中的绝妙艺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懂得沉默的人,能够在谈话中以静制动,在交际中可进可退,掌握主动权;善于沉默的人,懂得掌握谈话的分寸与节奏,用沉默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意图,让自己显得高深莫测,赢得对方的尊敬与信赖。
: v: [) @0 _0 p$ _% b' y% A8 w8 y+ R9 k- E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贵族和大臣们经常会因为政见不合而争执不休。此时,端坐一旁的路易十四不动声色地聆听着,表情漠然,让人难以猜测他的真实想法。待争论的双方各抒己见后,路易十四不置可否地说了一句:“我会考虑的。”然后便转身离开了。
2 J5 z+ H$ U1 y$ k. h  c/ I3 r
; n9 G, c7 C3 ^: t! I  N2 ]& w' A5 g  “我会考虑的”,是路易十四面对各种请求时的答复之一。他的缄默寡言使大臣们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只好诚惶诚恐地听从他的命令。这样,路易十四的王权得到了巩固。圣西蒙描述他说:“没有人像他一样懂得如何抬高自己的言辞、自己的微笑甚至是一抹眼神。他创造了奇迹,威望也因寡言而得到了提升。”
- z2 A9 _/ d8 F2 \# L- P5 r/ s- d5 {# H: H* k" v  m0 X, V6 Y/ A- W
  如果想要用言语慑服别人,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暴露出缺陷,越发显得平庸,不能掌控大局;相反,适当的沉默能够帮助你有效控制自己的信息,让对方无法洞察你的意图,从而对你更加敬畏与信服。 ' z7 J! f, \" r

7 D- ?# t& G4 u5 @9 X& z8 k( n' n+ ^  沉默不仅要节制语言,还应当控制自己的表情及言语的分量。一个人内心的焦虑会通过表情被暴露得一览无余。那些成功的人士,说话时都善于把握分寸,说话的时候,说得很充分,不该说的时候,一句也不说。
, e/ z, G1 z' T( I# X8 J8 f7 [8 G% _: y$ {
  沉默是金。善于沉默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言多必失,一味的高谈阔论容易给人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更容易被对方从言谈中抓住把柄。谨言慎行,善于倾听,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处世方法。
8 u# k. L0 i5 ?! i% X0 P0 Z- d  c- r9 J- ?7 z1 n0 Q4 r6 m$ j: B" ^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急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坐下来认真地思索有效的对策。不懂得沉默的人,他们的心胸是一封人人都能一览无余的信件。尤其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们常常会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将自己逼入死角。 ; G$ v& I, v% _: k& I$ ^2 k% l
" }. @* a* x6 ~$ w% a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叛军的领袖李列耶夫送上了绞刑架。行刑的那天,李列耶夫拼命挣扎,竟然将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按照当时沙俄的法律,出现这种情况属于天意赦免,可以免除犯人的死刑。李列耶夫确信自己即将得到赦免,狂妄地叫嚣道:“俄国人连绳索都造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呢?”
# |# q" |* [3 _1 t* y- Z! \
, {2 n. z3 m+ w' M( O  Z. e  正准备签署赦免令的尼古拉一世听后,脸色大变,停下了手中的笔,说道:“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 ^/ s; u* r5 J) {5 A: Y. T* ?+ g0 B! f/ q
  在一些商业活动中,适时沉默也是一项有效的沟通技巧。很多商家经常利用“沉默”的原理,人为地制造出“沉默”的氛围,反而胜过千言万语的宣传。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做过一则别具风格的广告。 ( w$ R. [7 R  J

6 C& v" }! P2 T( S  w) W" l  一天晚上,纽约的市民们正听着广播节目。突然,全市所有的广播都在同一时刻播报了这样一则广告:“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接下来,全市的电台同时中断了10秒钟。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10秒钟的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奇妙的沉默时间,成为纽约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户晓。
& n! P% h- l# X
0 ^5 l& E" `1 |$ r6 Q+ o8 }1 C  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是在神态上表现出的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价格,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0 V2 Z' p/ b( L' B- x1 Q2 L! R( Y
; ]4 a! G6 D! T  x7 X  一位厂长打算低价处理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估算的最低价格为50万美元。谈判中,一个买主针对这批机器的缺陷,滔滔不绝地抱怨了很久,说它们早就被淘汰了,品相也不好,根本值不了多少钱。厂长一言不发,耐心地听着对方的抱怨。
6 t! G: u; T. H% ~3 ?" ?) T) K& T2 I" u: {
  最后,那位买主再也找不到用以指责的言辞了,突然蹦出一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可真不要了。”厂长大喜,当即与他拍板成交。这位善于沉默的厂长,一句话没说便轻而易举地多赚了30万美元。
$ I0 l( {4 U1 L9 C0 ^% u9 Y& o1 j9 Y4 `  T4 a" t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因为说错话而后悔的情况,保持适当的沉默是避免这类情况的最好办法。保持适当的缄默,除了可以让你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减少说错话的几率以外,还能让你身处暗处,令对方产生神秘感,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受人欢迎。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2.阿伦森效应:先抑后扬的评价更有效 & y) J% Y$ d- _  y: \$ u0 W

* B* p. h( i$ d! w3 ]( p4 _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组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他们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被试者对他人评价的反应:对第一组的评价始终否定,对第二组的评价始终肯定,对第三组的评价先褒后贬,对第四组的评价则先贬后褒。 ( U* q1 C$ X% @& g1 W

  ^- ~  F5 w; d  实验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对评价的反应为不满意;第二组的表现为满意;第三组对“先褒后贬”的评价极为不满;第四组对“先贬后褒”的评价最为满意。结果表明,人们喜欢奖励和赞扬不断增加,而不喜欢不断减少。 3 j# s- m# C$ j5 o0 x# L% d, B9 Q) d

& @0 ^' i9 @: P: a, V. J  心理学家发现,在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时,并不是一味地实行肯定和奖励最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也不是一味地施行否定和惩罚最能给人恶感。事实是,先否定后肯定,能给人最大的好感,先肯定后否定则给人感觉最为不好。这种先否定后肯定,先抑后扬给人最好感觉的心理规律称为“阿伦森效应”,也称作“增减效应”。 5 F# t/ _9 w$ K7 Q) v8 n
! H- C8 a% k+ B; {5 ~4 g* z4 t
  人们为什么大都喜欢夸赞和奖励逐次增加,而对那些正面的激励逐次减少感到反感呢?主要原因是,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一次小的挫折每个人都能够平静地接受,然而,随着褒奖逐次递减,甚至变为责罚,这种挫败感就会陡然增加,以至于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4 n# \7 f! g  {3 k3 D
* \/ T+ s3 W" w9 j# X5 \6 v  “阿伦森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利用奖励递减的方法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对于一些需要巩固和增强的行为可以运用奖励递增的方法进行强化。
6 ^& U( o: h) x" K2 q+ g- v
  C8 g0 a' s' d  马大脑袋喜欢在小区里大声唱歌,影响了大家的休息。邻居们对他颇有微词,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对大家的意见充耳不闻。一天,牛大爷对马大脑袋说:“你唱得太好了,我特别喜欢听,以后你每天都来给我唱,我一天给你两块钱。”马大脑袋一听,乐了,激情澎湃地高歌一曲。
( ]) z( W+ z7 {
0 S& m: F" h; @7 x) s9 D* x  第二天,他唱完后来领钱。牛大爷只给了他一块钱,说他没有昨天唱得好,所以得降价。马大脑袋不悦,想想有钱总比没有好吧,只好领了钱,气呼呼地走了。第三天来领钱,居然又变成5毛了。第四天更可怜,牛大爷只给了他两毛钱。这下马大脑袋再也忍不住了,心想牛大爷太欺负人,于是掉头便走,以后再也不在小区里唱歌了。这正好中了牛大爷的下怀,他乐得哈哈大笑。 1 c' J: f+ r! v7 J& M, S! o

8 Q; d9 t0 _7 i4 ]* n  与递减的效果相反,“阿伦森递增效应”表现为“欲扬先抑”的特征,主要被运用于人际交往中的评价赞美和说服教育中。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对别人进行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的时候,采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方法,先降低别人的心理期待,再超出他的期待,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 u" [) l8 {- U' }! w
$ |7 p4 m/ v" W% Z) q' S  在现实生活中,“阿伦森效应”也是比较常见的。平时人们所说的“有一百个好,最后一个不好可结成冤家”,便是这个规律的反映。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希望对方对我们的成绩保持肯定的态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降低他们的心理期待,当我们做出的成绩超出他的预期时,能够增加对方的满意度。
: @( s) {0 \/ T7 N
  I+ y% u  M; s% y; ~  老刘是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员,每月卖出的汽车有30辆以上,深得销售经理的器重。最近一段时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行业也不景气。老刘估计这个月只能卖出10辆左右。于是,他主动对经理说道:“最近汽车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最多能卖出5辆车。”经理觉得他言之有理,点头赞成。一个月后,老刘竟然销售了12辆汽车。经理惊喜万分,对他极力夸赞了一番。 % x/ w* t* l, @0 [; v7 S/ X

4 A8 p: Y+ \2 L+ p9 M  假如老刘没有将最糟糕的情况告诉给经理,结果自己只卖了12辆汽车。经理可能不仅不夸赞老刘的业绩,反而会指责他没有完成正常的销售任务。聪明的老刘将最糟糕的状况——顶多卖5辆车,事先报告给经理,使对方心中的“秤砣”变小。当老刘的销售业绩出来后,经理对他评估的参照就不是30辆,而是5辆,对他的评价自然会相应拔高。 5 ~4 w5 `3 L1 f$ I( F( i# h) N7 A7 a& y
& k$ R1 H7 Q/ E/ w8 C' L- ^4 N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能采用评价递增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 W: k. f8 I* s5 }! V9 {1 |* o3 \& B3 N' V;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M  E1 g1 v* p1 d$ _

7 {8 m& E; j/ T$ |' Y; v' @4 X0 f  在经商销售中,推销员在为客户介绍商品时,若能适当运用“阿伦森效应”,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销售员在推介产品时,如果只介绍产品的优点,会让顾客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如果你在介绍优点的同时,略微提一点产品的某种小缺陷,反而会赢得顾客的信赖。通常的方法是欲扬先抑,先简略介绍产品的缺点,再着重介绍产品的优点。这样,顾客就会在心理上放大产品的优点,在优点的光环笼罩下,产品的缺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3.投其所好定律:找到他人的兴趣和爱好
0 }- Z( @$ G/ n! D- v8 x) m0 ~# i9 Z! l' h
  一天,小江在路上与朋友不期而遇。小江是一个球迷,刚刚欣赏完一场足球赛,兴奋不已,而他的朋友却是一个歌迷,刚欣赏完一个演唱会,情绪激动。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宣泄自己的兴奋与喜悦。小江开口说:“你看世界杯了吧,真是太精彩啦!”朋友说:“我刚看完演唱会,简直太棒了!”小江又说:“马拉多纳的脚法真棒!”朋友却说:“真是很棒!麦当娜的嗓音真好!”他边说边唱起来,小江生气地说:“演唱会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朋友反驳道:“足球赛才没意思呢,满场人围绕一个球跑,太没趣!”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争吵起来。
9 z! H0 c8 \$ n2 Y0 A; g/ P
6 j! [4 B/ P# i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顾及他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容易造成无谓的争论,从而破坏了朋友间的友谊。 9 n8 J) b' R1 k4 @8 n  y

9 s# f6 Q0 p" D5 Z* h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果能够尊重对方的喜好,暂时隐藏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更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你成为一个深受欢迎的人。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投其所好定律”。 8 K+ L7 L' I6 f2 r" L" ]% I4 G& C# p
4 M! C* k" z* ^
  如果你想别人喜欢你,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那么你一定要注意迎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和爱好。如果只是一味地热衷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容易给彼此的交往造成障碍,影响彼此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 `+ v( c5 V! d- h( b0 X& I& E% w, ~% }8 `2 Z- X
  在生活中,以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话题常常可以进行一场愉快的交流。在与人交谈中,假如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就能让对方表达出更多的谈话热情。彼此只有在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时,对方才乐意将谈话进行下去;如果对方对你所谈论的话题丝毫不感兴趣,往往会采取缄默不言的方式,容易出现交谈的冷场。
( ^* b' n2 y1 B! d+ K" c/ }9 K2 o0 F+ v( R4 g
  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菲尔普斯八岁时到姨妈家度周末。这天晚上有位中年男客来访,跟姨妈寒暄完后,就和菲尔普斯聊起来。那时菲尔普斯非常热衷帆船,那位先生似乎对帆船也很喜爱,一直以它为话题,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1 i9 e# V3 a$ ]7 V# M4 R5 a
' q6 W; ]/ p! r4 H1 V' m' d4 u4 l
  客人走后,菲尔普斯对姨妈大加赞赏那位先生:“多么棒的人,他对帆船多么感兴趣!”姨妈却告诉他:“那是一位纽约的律师,对帆船一点也不感兴趣。”“那他为什么一直都在谈帆船呢?”“因为他觉得你对帆船感兴趣,就谈一些会使你高兴的事。”菲尔普斯这才恍然大悟。直到长大之后,他还时常想起那位友好的律师。
7 h* l4 N: }+ v2 f  d% R9 f4 ]5 A
6 E; N- O& a7 k" ?2 ]+ c! H* ^  迎合对方的兴趣,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不仅能为对方带来愉悦,同时也是你具有绅士般修养的表现。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时,彼此都不愿意过多地吐露心扉,找不到该说的话题,很容易让交谈陷入僵局。这时,你可以从一些无伤大雅的话题入手,比如谈论天气、环境等,既消除了彼此暂时的尴尬,又为进一步的交流做好铺垫。
% }- ^# @: O# }' K' U2 s- q) Z, M$ x! T* ^4 S: M
  接下来,你可以引导对方谈论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话题,如最近的电影、流行的音乐、最新的股市、餐厅的招牌菜等,极力从一些生活中看似平淡的话题中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起双方的情感共鸣,这样你们的谈话就能像打乒乓球一样有来有往了。
+ P. a% z1 r; f# [! ~6 x
! @" q6 U) {# [4 C+ ]; u  励志大师卡耐基曾写道:“不管是屠夫,还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统统都喜欢别人对他表示好意。拿德国皇帝来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在愤怒的人群中,却有个寡妇的小孩子写了一封非常单纯的信给他。这个小孩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想,他会爱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动,邀请这个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亲也同行,德皇与孩子的母亲竟然成婚。”投其所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好意,并非一味地阿谀奉承,其实也要具有高超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察言观色,详细了解对方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 j$ |% {4 ~# h3 ?1 {, M5 n9 J% t3 N) p1 ^2 V* {6 p. a# q* b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交往,还是商业上的谈判推销,只要能够找到对方的喜好所在,让对方感受愉悦,你就能收到令人惊喜的回报。希望听到他人的赞美是人类共同的喜好之一。恰当的赞美能够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现在,赞美接近法已经成为推销人员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0 y; [0 f8 l- {( d6 K/ U7 Y1 d) s& w3 {) c$ y8 G2 }
  迈克是一家食品公司的推销员,专门负责推销各种食品罐头。这次,公司分配给他的任务是,拿到本市某家大型商场的食品订单。于是,迈克约见了这家商场的经理托马斯先生。见面后,迈克只字不提订单的事情,只是热情洋溢地赞美道:“托马斯先生,我有幸多次逛过你们的商场,每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商场的店堂布局是那么的高雅别致,国内外的品牌食品琳琅满目,都让我非常欣赏。看得出来,您一定耗费了不少心血吧,真是让人敬佩啊!”
& y, C+ I5 B/ N! z
& G& p- b9 }! X1 Q  听了这一番恭维话,托马斯经理心里喜滋滋的,连声说道:“谢谢!做得还不够好,请多多关照!”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对这位推销员顿生好感。一番谈话后,迈克如愿以偿地拿到这家商场的订单。
2 l8 q% L3 J' ~# @
" [8 {) p' M7 G" v0 r+ I  当然,社会上有一些骗子时常利用“投其所好”的原理,迎合人们的喜好进行招摇撞骗。2005年3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来了一位名叫“郑泽”的“港商”,宣称要修盖“西北第一高楼”,非法骗取了17亿人民币。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这名“港商”原来是一名姓王的木匠,他所用的骗术便是“投其所好”。有人爱“攀富结贵”,王木匠就在他面前表演奢华的排场;有人喜好“大手笔”,王木匠便声称在各地投资巨款;有人喜欢商业名人,王木匠就花钱买虚衔,给自己罩上一层光环。 : Y5 k$ p# l* M+ o% j0 T) N
0 Y3 _, e7 ~+ r9 s
  因此,我们在利用“投其所好”赢来好人缘的同时,也要谨防被人蒙蔽心智,受骗上当。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4.身体语言定律:此时无声胜有声 0 U. m0 D4 Q4 l

+ l4 f; \$ M0 W) y4 T6 I+ H- x  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尽管美军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在战火中全军覆没,但是美国有一部分国会议员,始终反对美国向日本宣战。 . r. C/ z+ X* e7 \3 P

! c% `( L0 d4 a9 L5 F1 W0 ?  在一次国会中,主战派与主和派为是否对日宣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时,双腿残疾的罗斯福总统突然挣扎着要从椅子上站立起来。白宫的两名侍者担心他摔倒,赶紧上前扶住他,却被他用力推开。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罗斯福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一言不发地用一种悲愤、坚决的目光环视四周。全场霎时寂静下来,争论的双方被这种眼神所慑服,停止了喋喋不休的争辩。
. p- F* s& E1 C. M- I. E8 ~! n. ?- Y$ U$ x$ O
  最终,国会做出决议:对日宣战!罗斯福正是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坚毅的眼神,传达了自己对日宣战的决心。 " Z5 N* M* N- T: J
2 F( B$ z) y( p) i4 ?5 _
  在与人交流沟通时,有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人内心的秘密。人际交往中,有时并不是话说得越多越好,因为更多的信息是通过身体语言获悉的。有关研究表明,人际交流中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 ! _! z$ U$ K- d

2 h0 @; t$ ]/ z  S3 u  身体语言,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g4 f* B: N+ l8 c/ P, R
  C" O0 B! S( z5 z( J6 I5 u. `1 P  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下意识的,是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具有其他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真实性。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是身体语言却无法进行伪装。身体语言在无声中传递的效果,往往比口头语言更为强烈。
. t) _9 z7 z% A4 T% O. m6 K
( V" r. M# H: }$ l- z/ k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秘密。我们在与人谈话时,发现对方杏眼圆睁,瞳孔放大,表明对方正处于兴奋状态,对接收的信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如果瞳孔缩小,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对方情绪较为低落,对接收到的信息没有丝毫兴趣;如果发现对方突然眯缝着眼睛,则可以推测对方对我们的话表示出极大的怀疑;如果对方的眼神迷离,不敢正视,他多半是在撒谎。 # x# o# U  ?) D$ O  J
; C8 j$ H& ^3 G2 w/ ^: g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脚离大脑最远,它所泄露的“脚语”也就最为真实。脚步的轻、重、缓、急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状况和情绪的好坏。或恬静或急躁,或安详或失措的心理状态,都能从脚步声中分辨出来;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 8 j1 B) \; y  B% G1 h) {

1 |: T2 g& E1 s7 ~' j  脚语除了能够反映人的情绪外,还能够无意中泄露出人的心理指向。如果有人一落座就悠闲地跷起二郎腿,则表示他对你怀有对抗意识,对你所说的话并不心悦诚服;若是一位女性旁若无人地跷起二郎腿,则表明她对自己的容貌和能力相当自信,并希望在你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 e. I2 c+ b) O3 K, u( _8 G. Q
. v( O% Z7 Y' ]- u
  人在站立的时候,脚尖往往指向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事物。比如,有三个男人在一起聊天,旁边站着一位美丽的女郎。他们为了显示自己心无旁骛,装着一本正经地跟同伴交谈。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脚的方向对着那位美女。原来,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每个人都在偷偷地关注着她。他们的内心的秘密被脚语泄露了,自己却浑然不知。 5 m9 b6 m: b) G# n" n

9 w1 ~! [1 {0 E$ y* c; p+ A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其他的一些身体语言。在交谈中,如果发现对方不停地摸鼻子拉耳朵,则表明他对你的话不够了解,这时你可以对前面所说的话重复说一遍;对方如果用手指反复敲打座椅的扶手或桌面,则表明他对你喋喋不休的谈话表示厌烦;如果对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表示他对你怀有戒备心,对你不够信任,有本能的排斥心理;如果对方看似随意地向下皱了皱额头,则表明他对你的话并不认同,或是没有听清楚,如果是向上皱额头,则表示你的话让他感到十分惊讶;如果对方坐立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昂首挺胸,双手背后,不时翻动外套领子,则表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对方表现出坐立不安,使劲地拉耳绞手,则表示他内心惊恐紧张,等等。 1 P: }7 Y; \: f- ^$ m2 [& v1 ]( g

% M- j* e- {2 d  在莱温斯基绯闻事件的审理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向陪审团提供证词时,频繁地摸自己的鼻子。有人注意到,他每分钟摸鼻子达到26次之多。某身体语言专家由此得出结论:克林顿所提供的证词并不可信,他在撒谎!因为人在撒谎的时候,会频繁地摸鼻子,频率比平常要高得多。
& O( {& G: ?6 W
8 ?' v+ G" A  t$ A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在一些社交场合,使用得体的肢体语言,能够加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帮助对方快速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社交环境。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保持一致,有助于我们的沟通更为通畅;相反,与口头语言相矛盾的肢体语言则会阻碍我们的沟通与交流。
+ Q% J8 z0 |2 O1 g+ e
3 F( y# d7 a# N0 \6 ~5 j  比如,我们在面试时,如果用甜美的微笑和镇定的神色,配合简洁有力的陈述,必然会为面试官留下从容自信的好印象;神情严肃地宣布一条重要消息,自然比嬉笑时更让听众深信不疑;微笑着与人寒暄,肯定比板着面孔更让人感受到真诚。
: A4 l2 b' s* o* ~( j, O
% a' ?2 {( d  w  R  在日常交往中,每个人都会表现出心口不一的时候。因此,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与口头语言是否协调的同时,也要多关注自己,尽可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一致,才能够在交际中赢得对方的信任。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5.互补定律:性格互补的人容易相处
& g: V  s. z$ M# R+ P. N
$ i  p5 J* Q: s5 v. N3 `0 @1 D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有着杰出的观察才能,经过日积月累,他得到了大量天文观察资料。尽管如此,他的学说仍然没有摆脱托勒密“地心说”的束缚。1600年,第谷请了一位助手,他便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开普勒虽然观察能力不及第谷,但他的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才能却非常突出。他们两人合作不久,第谷便去世了。 ) x! ^1 ^( \$ N" c4 M3 E) V! `
& D# H  ]1 W% S" C- j4 L4 Y
  基于第谷丰富的观察资料,开普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大胆地提出了行星轨道为椭圆形的开普勒第一定律,接着又提出了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和第三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它与太阳距离的平方)。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它是第谷观察才能与开普勒理论、计算才能互补效应的结晶。
2 `! }. h9 \/ C9 G" [  y; y) P# M$ ~% X0 t, ?" ~+ x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特征相似的人会相互吸引,成为友好的朋友,很多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那些在兴趣、性格、专长、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当他们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时,会像磁铁的正负极一样,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互补定律”。 + K; M+ v  S6 H6 P

/ E( k( R) A' r3 R  “相似性原则”告诉我们,人们通常会对与自己性情相似的人产生好感。那么,“互补定律”是否与“相似性原则”相悖呢?它们并不矛盾,因为“互补定律”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彼此差异的双方能够在交往中取长补短,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性情相异的双方就不能够产生互补效应,甚至还会产生厌恶和排斥。
! R  p0 Y8 B, f
* [' n- R& n- p  此外,形成相似性的那些条件,往往是诸如人生观、信仰、追求等宏观方面的因素;而形成互补条件的,常常是一些微观的因素,比如兴趣、爱好、性格等。如果彼此在品性、原则等方面迥然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互补定律也就无从谈起。比如,品味高雅和庸俗不堪的人、真诚待人和虚伪狡诈的人之间,很难产生互补效应。
2 q" B" g0 l6 |  D9 w0 r8 H; C
& \7 h  W( R; ~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口若悬河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成了亲密的朋友;脾气暴虐的人容易与温顺柔和的人和睦相处;当机立断的人对优柔寡断的人,反而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咧咧的人反而与谨小慎微的人,成了莫逆之交。 0 J4 T4 n! B0 q, Y0 P6 X0 l0 [
; c% C6 E9 \8 _4 C9 N0 N' X! s% q1 }/ y, a
  特别在恋人和夫妻之间,这种“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的互补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男人的威武雄壮,可以让女人感觉很安全;女人的温柔细腻,可以给男人带来愉悦感。此外,有些性情相异的男女也会因为性格互补而走到一起。支配型的人往往和服从型的人成为秦晋之好;热情健谈的人与忧郁沉静的人坠入爱河;脾气暴躁的人与稳重恬静的人举案齐眉。
5 V( j5 |; U4 m1 C4 r+ v+ S5 i9 ~% k& Q/ `
  对于这些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是,男女间的互补关系,源于人类寻求完整自我的心理。心理学大师杨格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两种不同的人格。也就是说,一个很活泼的人实际潜藏着很抑郁的一面,而另一个很安静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种陌生环境下,变得躁动不安。 ( W7 u% N1 {* b. U- F% h, T
1 i5 C, p) K5 W3 p+ p3 G2 M
  因此,当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我们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压抑)的人格特质。比如,一个沉默的人遇到一个活泼的人,犹如他的“影子人格”受到了阳光的感召,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 M/ W2 ?% ^, Z# W4 m  C

( d* z2 u% w. C( e% c  归结起来,生活中的这种互补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的互补,即交往中的一方能够满足对方的某种需要,弥补某方面的短处,那么他就能给对方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打算筹办一个小企业,那么他一般会选择与拥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干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于经销,那么就会选择精通会计的人合作。两者正好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 I0 N+ \6 [7 C: T1 a' E4 {) k) r3 [8 j+ q0 Y7 _/ i
  比尔.盖茨原来自己经营着微软公司,后来逐渐发现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些力不从心,而且他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软件的开发上。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鲍尔默,希望他能出任微软的CEO,专门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鲍尔默恰恰是个管理的天才,对管理工作充满热情与自信。正是如此,比尔.盖茨与鲍尔默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同缔造了微软帝国的神话。
0 R: H$ z5 O5 j/ I7 b5 X, Y
/ e& W) u, T6 X' r+ ~& k! m  互补的另一种情形是理想与性格上的互补,即别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满足了你的理想,从而增加了你对他的喜爱程度。比如,一个看重学历的人,偏偏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于是他会想方设法地结交一些高学历的朋友,以此来弥补自己遗憾。 6 U6 j- Y5 x1 H3 ?) X. W
( Z2 |0 Q9 p; `- z
  此外,不同性格的人容易产生互补,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比如,关怀型与依赖型、急躁型与耐心型、倔强型与柔顺型、阳刚型与阴柔型、外向型与内向型、急性子与慢性子等不同性格的人容易相处。 8 D1 x  {) e8 P8 k1 Q0 p
7 h7 x- _# z  g
  综合互补的用人之道,已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了人才互补的定律,才能更好地用人。在一个团队中,各种特质的人才之间最好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包括才能互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年龄互补和综合互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人才结构,有利于保持团队的创造性活力。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一种性格、一种气质,工作反而无法做好。例如,全是急性子的人在一起,就容易发生争吵、纠纷。 4 P% @+ s% R" W! r

7 j! t& R. l" ]+ m- s2 _  曾经有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试图创立超导微观理论,最终都未能如愿。后来,巴丁、康柏和施里弗三人共同摘取了这项成果的桂冠。有人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发现他们三人正好构成了互补性的人才结构:巴丁老马识途,能够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康柏思维敏捷、缜密,擅长分析和推断;施里弗善于创新,用灵活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9 Z- N  w, P4 w( q0 K) _' {
& ~' s, i0 D$ q2 J7 a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有所长,也有所短。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婚姻中,如果能找到一个与自己互补的搭档,一起工作和学习,就会促进双方的发展。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07

帖子

4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5
获赠鲜花
4722 朵
个人财富
9138 金币
注册时间
2010-11-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36.多看效应: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 ( G) V% T7 |/ B$ [$ \/ y: O

/ u% p; R+ s& Q/ u8 w  j, X2 r; p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1 J* B2 O8 p. @( k9 z0 v0 ]3 Q+ N( g) \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 `( b; K* I+ U) k

: c7 G2 a* [# k8 `% k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在日常交往中,见面时间长,往往不如见面次数多给人留下的印象深,更容易产生亲近的感觉;相反,见面次数少,哪怕每次见面的时间较长,也难以消除因为间隔的时间太长而产生的隔阂,甚至可能因为相处的时间过长而产生摩擦。
7 p! `/ T+ z# w- q. ~
( j3 i4 E7 C/ R) q2 m/ k! f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现象:那些人缘好的人,大多性格活泼开朗,善于制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我们新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初次见面时觉得他其貌不扬,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后,逐渐觉得他顺眼多了,有时甚至会发现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容易受到领导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 1 ~* s) ?/ r+ S" O

- e% a( d; U6 _' j  O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大学里随机进入几个女生寝室,发给这些女生几种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让她们以品尝饮料为由,在这几个寝室里相互走动,但见面时彼此不能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熟悉和喜欢的程度。 + ^( B: J0 r+ o) z1 J6 O
6 w: H2 v) E; ~% |) ~! y* f& E
  结果表明:相互喜欢与否,与双方见面的次数有很大的关系。见面次数较多的女生,相互喜欢的程度越高;相反,见面的次数较少或根本没有见面,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 C$ L! _; Y% M, [

) y- L. ]5 I- M* U$ D  某大学英语系女生丹丹是系里的活跃分子,她几乎认识系里的每一个人,有一大帮要好的朋友。正逢英语系学生会换届选举,她以高票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很多人都很羡慕她的好人缘。后来发现,她的“法宝”就是常去别的宿舍串门。经常在别人面前露脸,一来二去便成了熟悉的朋友。 : ~- M! E; k* [. S) Q. A8 h
4 Q7 M+ c3 P) D8 F: F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缘,不妨到朋友家中多走动走动,哪怕只是露个脸,小坐一会儿,也有助于提高你的人际吸引力;作为职场人士,自我封闭,埋头苦干也并非明智之举。不妨多与同事拉拉家常,多与领导交流沟通,往往能够帮助你赢得群众基础,受到领导的器重。 * L7 M6 K3 U9 x- {

! ^: x( _3 F9 w2 V3 K- z3 Z# Y  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多看效应”往往能够建立起一种熟悉而稳固的感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或许“日久生情”没有“一见钟情”触电般的感觉,它是男女经过长期磨合后,培育起来的一份心灵的默契,显得更加珍贵。 ; A8 }- Z5 _) r) y# W' m, r% N$ O

7 R$ }) z$ I" e  某高校的大三女生玲玲,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初次见面时,长相平平的男孩并没有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人也就不了了之。大四时,玲玲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实习。恰好,那个男孩也在这座城市。初入职场,玲玲感觉压力很大,再加上她在这里举目无亲,时常感到孤独。 6 Z# H% G$ p* \5 @& z% {
- u) J- \0 h8 h* W6 b
  一次,玲玲拨通了男孩的电话,向他倾诉苦闷。后来,他们见面了,经常一起吃饭逛街,慢慢地两人有了默契。玲玲逐渐发现,男孩虽然长得不很出众,但也不至于丑得掉渣,相反在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他的沉稳大度能够包容她的任性,他体贴细心,会烧得一手好菜。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一年过后,玲玲和那个男孩有情人终成眷属。
9 w1 w! ]4 P+ C, H$ ?3 f
; `# T" v9 O+ @6 R; C, T2 D% v% z  在商业交往中,运用“多看效应”可以培养与客户之间的亲密感情。很多事业有成的客户通常都十分忙碌,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留给你。只有经常出现在客户的视野里,进行频繁而短暂的交流,才能加深客户对你的印象。当他需要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时候,自然会首先想到你。
! h2 D  q4 Z: K) k0 D/ P9 A  O& s+ n9 a( e7 |/ D4 P
  一位推销团体保险的推销员便是运用了“多看效应”的原理,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时,必须首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高层领导通常都很忙,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听取推销员的介绍。 , _) p5 A1 C* L( w
; |/ X0 b$ X# C! Z
  于是,很多推销员都采取“死缠烂打”的方式,只要看见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拉住他喋喋不休地介绍,结果引起了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这位成功的推销员改变了策略,他经常登门拜访他的客户,只要见到对方很忙碌,他便抽身离开。几次见面后,对方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投保。 9 h+ c+ G+ a/ F8 K2 W

* I  j0 ?. `' A$ H3 B8 t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每个人的时间变得极为有限。在人际交往和商业运作中,如果能运用“多看效应”缩短见面时间,增加见面次数,更加容易增进彼此感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密西沙加中文黄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13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