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出问题了,我是真的什么都有,但是我居然这么痛苦。幸福跟钱的多少真的是没关系。”经过一年多的“闭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接受《杨澜访谈录》专访时首次披露内心的精神危机。 ! L+ @ i/ w4 M8 X# s) P# C4 S
{* ]! P0 w' F3 P6 B
' n: G7 j, A8 H+ W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群雄逐鹿、硝烟四起,然而正在行业争夺的激烈时刻,“互联网老兵”张朝阳却远离企业管理和公众视线长达一年之久。 ( _9 T' x4 a! o( `) k- D
“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张朝阳接受访谈如是说。
% | ^5 |/ o$ e, j; k' q; C 2013年1月,张朝阳重新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他在一条微博中说:“闭关一年多,重新进入地球,发现三件事,1.人人都在用微信。2.人人都在说好声音 以及梁博等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3.好像是开了十八大,民心从骂街和用脚投票变成了建设性和拭目以待,改革开放好像又时髦了。” ) y; {: f, M) ~6 e: ^( N1 }. K
. Q n0 I# B8 n: w# X( A
媒体追捧让我膨胀 , ?3 G- V: }. c8 L, C
& z8 R' ]$ u1 z% N$ W5 l
张朝阳用“悲催”来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虑、抑郁,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
( r: {$ h' M" ^& C' h4 c& N" ?- w “脑子里总是有某些虚妄的想法赶不走,这些想法非常恐怖。”张朝阳说,以前用脑过度,导致脑子出现一些死循环,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某种恐惧。这些恐惧没有办法描述,难以言说。
' ~( [ `" ]+ M7 L( o 在他看来,早年成功之后不断被媒体、周围人追捧,导致了对自我的成功管理出现问题。“成功者往往什么东西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图走,我变得更加完美主义者,想要控制事情的结果,甚至认为我可以活到150岁。”
- n$ l. R3 l' b$ R& g% |; @ “大约2年前开始,我觉得我出问题了,怎么可以这样想,而且自己没办法克服。这导致我工作时总是出于忐忑不安的状态,因此我跟团队说我不能工作了,必 须去解决我的问题。”张朝阳透露,他曾尝试去美国找心理医生、大量阅读心理精神类书籍,同时尝试在东方哲学中寻找自己焦虑的原因。 张朝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有钱有有名的第一人”来形容自己。他认为,自己有钱而且是阳光财富,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处于新兴产业,是将互联网带进中国的第一人,受到大量的媒体吹捧,滋养了虚荣和自我的膨胀。“表面上我还很谦和,但实际上我非常地傲慢。” # O4 y) {6 Y: W9 @
& F5 F9 p0 S+ O5 j& N/ z
* Y( X; z8 C+ C( j 张朝阳年近半百却一直没有结婚生子,这让他感到更加孤独。他说,“我并不抵触婚姻,也不是不喜欢小孩,只不过是因为名气越来越大,突然发现我不用结婚了。不过,我已经开始改变,不会再试图抵触传统的习俗。”. |# z9 y& B# ^& e. g5 j
* [2 E1 J2 l! b: Y) F5 o0 t( l; ^
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
3 M* b' G* q- L" s9 F% {6 m
6 F( s; e& c& c- L谈到自己的事业,张朝阳用“备受煎熬”来形容这些年的经历。他回忆说,从1996年融资时就非常困难,四处奔走。1999年,新浪崛起,迅速超越搜 狐,当时董事会不信任他,随时可能会换CEO。2000年,新浪成功上市,搜狐还遥遥无期,直到上市的最后关头还差点没上去。
% }( {) f3 l& J+ s% @ “在与董事会复杂的斗争中,我学会了权术,从一个学生变成了对利益关系有清醒认识的人。我的生活充满了竞争、危机和压力。远非外人所见的风光和得意,其中的坚信和孤独只有一个人默默承受。”张朝阳说。 张朝阳用李彦宏举例,百度要融资时可以用搜狐的成功做为例子,因此李彦宏的投资人都允许他先不赚钱,把搜索做好后再盈利,而搜狐当时的投资人不懂互联网,对盈利特别看重,导致搜狐只能“哪有商业模式去哪”。
( a" ?: G& n5 l* L9 M. S. l7 h% J/ W3 d9 [, c8 D
7 @. o- j1 F$ V2 s 张朝阳总结说,闭关结束后有三个变化,接地气、谦卑、幸福观。“以前我曾认为别人接近我都是有目的的,很少理睬那些主动接近我的人。现在我彻底变了,生命中每一分钟都是很有意义的,那一时刻遇到那个人跟你说话,一定是有意义的,他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h8 H) e+ X7 i1 n6 Z
“以前我曾经认为,越有钱,越有名气,就越幸福。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闭关,我认为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越有钱、越成功如果没有管理好自己,往往更容易让你陷入精神的痛苦。”张朝阳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