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 积分
- 242
- 获赠鲜花
- 14 朵
- 个人财富
- 120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2-4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难怪很多人想当「永远的25岁」,按照一项调查,25岁「自我感觉最良好」,快乐到了顶。这项调查显示,快乐呈现U型曲线,过了25岁就愈来愈鬱卒,45岁「Down」到谷底,之后峰迴路转,直到65岁人生再度风光明媚。
5 o2 [* o% C% I2 m! N! h/ i: N' M G, }. x& q( ]* w
比利时马斯垂克大学(Maastricht University)经济学者范蓝德根(Bert van Landeghem)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英国、瑞士和德国三国人民的调查,在英国皇家经济协会(the Royal Economic Society)的伦敦年会公布报告,指出25岁和65岁对生活满意度最高、最快乐;当然,青春年华25岁是更好的年龄,但65岁的人已瞭解自己是怎样的人,对生活也更满意。 6 D9 V! p1 z4 C/ d, y5 [
/ W: t4 X* F \* C( h% ~ 而所谓「哀乐中年」是真的,因为中年人的责任负担最重,要养家、有房贷,工作压力也最大,同时也要面对亲友的老、病、死。一般来说,30岁到55 岁是人生的快乐底盘,尤其45岁更是痛苦深渊,而过了45岁,就会从谷底爬升。29岁的范蓝德根表示,一般人年过半百之后,就会知天命,更瞭解自己、勇于表达好恶。 1 z s0 N( B3 \
8 e) ^# ]3 _ R) \4 C b; P, Q
0 T, P5 M& v. G6 Q/ X* X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孔子能活到80岁的,也许他会更快乐,因为根据另两项调查──伦敦大学生物学教授沃柏特(Lewis Wolpert)认为从45岁左右起,人们渐渐放宽心胸、常保快乐,一直到70、80岁达到巅峰;全美科学学院的调查更指出,40岁后半的快乐感重新攀升,直到85岁再达高峰。 0 `! E2 {) Y5 }6 L! ]' G
- k& U3 o0 a% b; L
怕老是人类的通病,因为伴随老年而来的不外乎是皮肤鬆垮、肌肉退化、关节僵硬及记忆力退化,除了怕老更怕死,因此有人说「当你想到死亡时,年龄变大不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但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报导指出,人类对老不必那么悲观,人生并非在壮年之后就一路走下坡,一生的幸福感是一个「U型曲线」,46岁是人生的谷底,接着开就始回升,愈来愈幸福。 # l; e: w; U% I0 J
0 G# d6 y( m8 d K8 i# Z! v
当人们成为成年人时一般都很快乐,但在步入中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但之后就出现令人意外的事情;儘管人们在进入老年阶段时失去了他们所重视的东西,如活力、外表,但他们也获得人们花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幸福。 {/ q) X/ Y( c( J) B
. h: D0 f4 c, J4 t! J; x( ~. Z9 \
i/ t: @, E, w8 F9 y ]5 R- e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金钱与幸福感息息相关,但还是有部份经济学家认为幸福感不全然侷限于金钱方面,因此决定深入研究,亲自「衡量」幸福本身。 ( m8 Z4 k* [/ R c
! u0 W U) K" l
世界各国的政府也介入相关研究,不丹已开始在制订发展计画时引入「国民幸福总值」这一概念,新政策都将进行相关评估;法国总统在2008年邀请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出一个比国民生产总额更广泛的「国民快乐指数」;英国首相在11月宣佈,英国政府将开始收集有关人民幸福感的资料。
" a3 }& B" j) {" g" u( z
1 p- {; I. { Q S0 h$ S/ T G8 t 研究显示,幸福有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性别、个性、外部环境、年龄。 ) m. [9 O; R$ X N ^0 M; w- l. |5 b
2 l. j' B5 L# m& w% A, i ●性别 % j U3 g F$ K6 R4 f: Y4 v% o
! u4 T' ?; C% ^2 F3 B$ X$ |9 M 女性总体上来说要比男性快乐,但发生抑鬱的可能性也要比男性高,有将近至1/4的女性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抑鬱,而在男性中只有1/10,这意味着女性更容易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
- n0 }2 _: c- i# \# X2 V F% P5 N9 }% T R) l' r* X
●个性
r: x/ ], S6 R. D8 F& W1 K# U2 s9 ^# S1 ~
「神经质」和「外向性」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最容易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性格特质;神经质的人容易产生罪恶感、愤怒和焦虑情绪,外向性则有相反的效果。因此热爱团队合作或晚上参加派对的人总是比独立作业且晚上窝在家裡的人快乐。这个性格特质也可帮助解释一些跨文化差距,一项研究对英国、中国和日本类似人群进行了分析,发现英国人平均比中国人和日本人更外向,也更为快乐。 1 u$ i5 y0 s, Q
- m ^. F7 R5 k5 H2 l6 h
●外部环境 # Z) u4 N3 O$ _3 s H- b
3 ^) `: Q- d/ {5 v& J2 K1 `
人们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如人际关係、教育、收入、健康等因素决定了人们的感受,研究显示婚姻可以使人的幸福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美国,非裔美国人的幸福程度一直被认为比其他族群低,但数据显示,非裔美国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拥有更高的幸福度,有孩子的人的幸福度也高于没有孩子的人群,教育程度高的幸福度高,但主因是教育程度高收入也高,因此撇开收入的因素,教育程度跟幸福感无关,富有的人的幸福度平均要高于穷人,但程度大小还有待研究。
' [ M: V/ m- N. ] K3 w3 Z, L5 k
●年龄
4 X6 P9 a+ U0 v, M2 i m% K* ]4 ?
# A. L) v4 A$ l5 @6 r 以年龄为因素画出的幸福感曲线图呈现U型状,在40岁和50多岁时是最低的,最低点的平均年龄是46岁,46岁之后,幸福感便逐渐增加。除了幸福感有U型曲线以外,情绪也有同样的情况:压力在20多岁时上升,随后大幅下降;担忧在中年时上升至最高处,随后大幅下降;悲伤在中年小幅上升,随后也下降;愤怒在整个人生则是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当英国劳力调查询问人们他们是否抑鬱时,U型转弯成为一个弓形,在46岁时达到最高峰。 7 C5 Y7 e6 W' e/ ?! q& c1 y
3 S7 J: u, r/ V( L7 r- s$ U3 J 研究同时显示,在不考虑金钱、工作、家庭等因素的情况下,仍存在U型转弯,因此在中年后出现的幸福感增强不是外部因素的结果,而是来源自内部变化。 ) n# V; d! `) t; Y3 H, b; V- Q
' N8 j9 g9 }' d( ?5 u6 E' t 研究表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行为,年纪更大的人发生的争议较少,擅于解决冲突,能够控制情感,并且较坦然地接受不幸,也不容易发怒。
5 k; ^3 X3 d8 C3 d6 L0 ^6 A5 Z5 t; L- W' x( `+ m3 m8 m
同时有人解释道,认为人们逐渐学会接受了本身的优缺点,雄心壮志也逐渐被磨灭,学会了随遇而安也接受变老的事实,因此幸福感越来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