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4 J: Q, G6 t0 Z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的就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妒忌、规避、退缩的就是恶性竞争。孩子“输不起”就是恶性竞争的消极影响。
“排他性竞争”不适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妈妈,特别崇尚“鳗鱼效应”。其“理论依据”是:以前渔夫捕鱼时最犯愁的就是带鱼捕上来后很容易死,后来,一个聪明的渔夫在船舱中放进了带鱼的天敌——鳗鱼,于是,鳗鱼追着带鱼咬,带鱼被迫四处逃窜,带鱼体内生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死亡率大大降低。
这位妈妈认为,对孩子也应该让他早早地懂得竞争、学会竞争,把他的竞争天性“激活”。
初听这番话颇有道理,但仔细澄清一下,便发现这个类比有点简单化了。
竞争是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竞争的释义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这种成人职场上的拼杀遵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是一种“排他性竞争”。
而孩子们生活在“太平天国”中,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结局不可。将来即使孩子上了小学,参加竞争性比较强的运动会尚还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况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优良的品格的。
电视台要来幼儿园给孩子们拍摄一段录像,老师、孩子和家长知道了都很高兴。摄制组来了以后,发现为了取得较好的视听效果,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参加,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长来园告状:“老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原来是没上节目的个别孩子回家后就不吃饭,发脾气,哭诉:“某某还没有我表现好呢,为什么她上电视我不能上电视?”“老师偏心,喜欢某某,不喜欢我。”家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正面引导孩子,而且还把老师告到园长那里,弄得园长和老师都很被动。
可见,对孩子实施“排他性竞争”教育,会使孩子对人对事缺乏理解、宽容和大度,而且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挫败了自尊和自信。
输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是这样的:
-生气
中班孩子在进行拍球测试,蓓蓓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气得噘着嘴不拍了。小朋友帮蓓蓓把球拣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来劝也没用。蓓蓓平常就是这样,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稍微有点不顺心就生气。
-说谎
上大班的都都经常制造“家园矛盾”。美术课上他的作品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跟妈妈说:“今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排座位没有坐在中间,他就告诉妈妈:“老师不让我学习,让我坐在旮旯里。”于是妈妈常为此类谎话去和老师“沟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
-攻击
可可和睿睿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老师近来发现,画画或手工活动时,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会把睿睿的工具抢走。原来,睿睿的画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来观摩的其他老师或家长的称赞,这使可可“醋意”大发,就搞起了小破坏。
-退缩
佳佳上小班了,她很喜欢幼儿园和老师。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却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问佳佳为什么,佳佳不说;妈妈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后来,佳佳总算说出了心里话,她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画不好气球”。
-任性
妈妈觉得洋洋是个小“两面派”,在外面,尤其是在老师或比他大、比他厉害的孩子面前,洋洋是低眉顺眼的,可是在家里,他就任性得很是“嚣张”。什么事都得顺着他,否则他就百般耍赖、撒泼,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一家人都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苦恼不堪。
总之,输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绪低落,心理痛苦,态度气恼,要么性格倾向不可爱,影响他们将来和谐性格的形成。
过早竞争带给孩子的:
过早引入竞争会影响孩子内在动机的形成
孩子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可能来自孩子自身,也可能来自外界。比如,孩子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听,也可能是因为害怕老师批评。
研究表明,来自孩子自身的动机更强烈、更稳定,可以保证行为持续的时间更长、更有效果;相反,由客体引起的动机不够稳定,也不够强烈。所以,好的教育者应该努力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动力。过早引入竞争,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外界事物上,使得孩子仅仅是为了得小红花好好表现,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早引入竞争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儿童阶段是许多心理品质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此时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都很不成熟,如果压力过大,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要强,但又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希望在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但又害怕得不到,因此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紧张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 t$ ]1 l* ?. v. H! g- c; U
因此,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提供一种平和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不断地发展自己、丰富自己。
过早引入竞争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会带给人勇气和力量,帮助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缺少自信心的人总认为自己不行,即使有很好的机会出现,他们也会放弃。儿童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年龄,取得成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失败,如果经常处于失败地位,孩子会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其实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孩子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因此,过早引入竞争,会引起孩子对自己的片面和负面评价,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让孩子感受挫折和失败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目的,而只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手段。因此,无论运用何种教育手段,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根本,那就是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时刻牢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