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长青. `! ^' t" h& r/ g J
旅美执业医师、科普作家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例近日来在国内爆炸式增加。尽管医学界公认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呼吸道传染病,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急性感染后会康复,但仍有少数患者会转为重症或危重症,其中又有一部分会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情况。
在短期内病例激增、患者基数巨大这一现实情境下, “少数比例” 换算成绝对数量也将是可怕的一个数字。
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转为重症和死亡的患者大多伴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如大家所知道的,“高龄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但具体什么叫“基础疾病”、常见的都有哪些基础疾病,普通公众未必知情。
关注这九种常见基础疾病
* v, ^; h2 R8 M
导致新冠发展为重症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中,年龄可排在第一位。
虽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新冠,但发生重症的主要为老年人。据统计,有81%的死者年龄在65岁以上,尤其是养老院的居民。
另外一种高危因素是吸烟。吸烟对身体的伤害是全方位的,医学界在疫情发生后不久就发现,烟民感染新冠后有更高几率发展为重症。
这两大高危因素之外,还有以下九种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会影响新冠感染者的病程:
肺病患者。包括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肺癌等。新冠的主要和早期病变在肺部,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重症和危重症。
心脏病。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衰等。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脏疾病,所以也属于高危因素。
脑部和神经病变。常见的如中风和痴呆患者。
糖尿病和肥胖。心血管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脆弱器官,长期患有糖尿病者,即便没有症状,体内也可能已有广泛或严重的病变;而肥胖则被认识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状态。两者都会影响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肿瘤和特定的血液疾病。肿瘤种类及其所处发展阶段对新冠病程都有不同的影响;血液疾病,如镰刀状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也是新冠重症的高危人群。
有免疫缺陷及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包括器官移植者,癌症放化疗患者,骨髓移植患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慢性肾病或肝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不仅影响免疫反应,而且新冠本身或治疗新冠的药物也会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精神心理疾病。有研究显示,抑郁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出现新冠重症。
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患者本身可以合并免疫和身体器官缺陷,也是新冠重症的高危人群。
总结上述这些情况,基本都属于无法改变(年龄、先天性疾病)或消除(慢性疾病)的情况。肥胖也许是个例外,但任何减肥措施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奏效的。
六大应对策略7 M+ L n7 j4 O% X$ t3 j
那么,患有以上基础疾病的人群,如何应对感染新冠呢?在策略上,并没有专门针对某种情况的特效防治手段,所有措施都具有共性。这些措施包括:
有条件的应当及时接种高效疫苗。疫苗依然是人类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武器,在新冠疫情时代依然如此。因为条件限制,很多人没有条件接种到高效疫苗(主要指的是mRNA疫苗),在此也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批准和引进已经被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的高效疫苗。
尽量拖后被感染的时间。包括避免去人群密集和密闭的空间,保持卫生,避免聚会等。也许最后免不了所有人都被感染,但尽量拖后感染可以错开就诊和医疗资源使用高峰时期,并且过了医疗挤兑期之后,越往后资源会越充分,医护人员也会积累更多经验。
社会应呼吁公共场所对高危人群给予照顾,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超市开通老人专门购物时间,就属于一种有效措施。
保证药物的储备和用药的连续性。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有两种,一种是维持身体机能的长期用药,一种是用于疾病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应急用药。比如哮喘患者,除了使用长期维持的药物,还要备一到两种用于急性发作的药物。心衰患者不仅需要服用调节心脏功能的药物,还要备有心衰加重时的利尿药。风湿病患者除了控制病情的药物,还要有缓解急性疼痛的药物等。
保证常用仪器的完好。比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仪,慢阻肺患者的吸氧装备,以及每个高危患者都该配置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保持随访的延续性。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确保健康状况稳定,以及适时调节治疗。疫情很容易把这种规律打断,既有疫情高发时医疗机构资源紧张的客观因素,也有医患双方担心被感染的主观因素。
建议有随访计划的患者和医生做好沟通,在权衡感染和保健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好合理的健康计划。一些健康筛查项目虽然可以适当延后以避过疫情高峰,但切记不要取消或无限期拖延,尤其是高危人群,比如吸烟者、有癌症家族史者。过去三年,多个国家和地区因为癌症筛查拖延和取消导致了晚期癌症患者比例大幅增加,这应该引起国内医患双方的重视。
有条件要及时服用特效抗病毒药物。众所周知,辉瑞的paxlovid对预防新冠重症有显著效果。如果确定是高危人群,应该在出现症状后的5天之内尽早服用。例外之一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尚没有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患者的使用数据(因药物临床试验排除了eGFR<30的患者),所以暂时不建议使用。如果自行决定使用,需要与肾脏科医生保持好沟通。
: Q% t! e: v' A N; }; \ f8 B7 N
5 u. @2 h, Q% N9 M2 i8 [) d
5 g, L: ?$ [; e3 }3 X2 w0 W' n. o. T+ u# M* T/ a) ~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各种流言甚嚣尘上,甄别可靠信息与谣言、保持清醒、自觉抵制不靠谱和有违健康常识的建议,也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必要步骤,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某种食物或食品补充剂有预防感染和降低重症风险的效果;而所谓的吸烟喝酒防病、转阴后一个月不做运动不准洗澡等“偏方”,更是异想天开。
与之相对的是,良好的保健措施几乎对任何疾病都通用,包括均衡而健康的饮食、充足而规律的睡眠、及时而充足的饮水、适度而合理的锻炼等。祝福每个人都能平安度过疫情,愿悲剧远离所有家庭。
( V1 M& W7 F7 M6 `; A3 I! ]5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