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平凡”成为群体普遍的追求目标,焦虑也就成为社会心理的常态。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没有自我心理坐标的人,很容易就被卷入群体心态形成的漩涡。
9 |+ V$ I' M. I
# E4 |/ O# ?- u3 {4 v* @! M
. a' b- ^4 \7 L' Y" Y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7 w9 X( T& }" N, V; c. ]0 j& l
! q, v1 d) M- g [3 O“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
8 j% c1 p' P" x, i; o3 l
1 t" @3 \8 F, \6 D: N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1 T: _. S B9 ^) k& }/ I2 f* g+ w0 J+ q/ y# c: Y
“具体说来。”
4 ~5 }7 h' b* E8 R7 b& Z
7 v g9 P1 t. g3 N8 l: j9 `“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 Z6 i. @2 g; [( a& [
* m- D/ o5 E: n5 L3 n+ z“要有什么样的房,要有什么样的车?在你看来,多少存款算数目可观呢?”
% \: w* u( U _; A+ K8 R! Q4 `8 W& n2 N- M
“这,我还没认真想过……”
! ` {3 E: }* v. ~# P+ t. @: Q; W3 R, O; v6 y- E/ e/ ^& J
! v8 x- v. D% K! T7 w2 \
以上,是我和一名大一男生的对话。那是一所较著名的大学,我被邀讲座。对话是在五六百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我觉得,他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子的人生志向。
0 O/ H! E/ L0 C* P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然此后我常思考一个人的平凡或不平凡,却是真的。
3 b* ~8 t2 L/ E3 C) ]3 ]2 f
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新华词典》特别在括号内加注——泛指区别于贵族和特权阶层的人。
4 @1 p8 o- ^7 }4 e1 k9 s
1 @( d8 h3 L$ r' F做一个平凡的人真的那么令人沮丧么?倘注定一生平凡,真的毋宁三十五岁以前自杀么?
4 I2 s) {9 b, }% j' H1 t) A% f
1 U& z- m: ~3 c1 _- \) S$ U t' i我明白那大一男生的话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往高处走”的愿望,虽说得郑重,其实听的人倒是不必太认真的。但我既思考了,于是觉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近十年来,一直所呈现着的种种文化倾向的流弊,那就是——在中国还只不过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阶段;在普遍之中国人还不能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情况下,中国的当代文化,未免过分“热忱”地兜售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的招贴画了,这种宣扬尤其广告兜售几乎随处可见。
- J7 x5 j2 @- }1 M' x; ~$ R
$ A& u; f# x( O- [; v9 V$ V4 c8 {
而最终,所谓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质量,在如此这般的文化那儿,差不多又总是被归结到如下几点——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有着多少资产,于是社会给以怎样的敬意和地位;于是,倘是男人,便娶了怎样怎样的女人…… 4 v3 t3 [" B8 n
; O& K$ Z, A, H- c# n; S
…… & u D' |% x) V1 `. I: t8 @
* i/ c) D' b: w4 Y: |9 p
一点儿也不夸大其词地说,此种文化倾向,是一种文化的反动倾向。和尼采的所谓“超人哲学”的疯话一样,是漠视、甚至鄙视和辱谩平凡人之社会地位以及人生意义的文化倾向。
) K) h# X( K" i3 L于是,我联想到了曾与一位美国朋友的交谈。
9 {/ J! y: Q* P( ?4 d, ^# f" ~6 ^3 O2 q7 |6 a3 I% ?( ^' p
她问我:“近年到中国,一次更加比一次感觉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 O8 b. e) z+ l我说:“也许大家心里都在怕看一种平凡的东西。”
: G! ~! t+ P, e2 F9 b+ g
她追问:“究竟是什么?”
" b7 |- A/ I5 D3 ^我说:“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 {" |' l- W5 p/ G% k
她惊讶地说:“太不可理解了,我们大多数美国人可倒是都挺愿意做平凡人,过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们中国人真的认为平凡不好到应该与可怕的东西归在一起么?”
- }$ T; y9 Y3 D# T9 q8 a# v1 R& M: V! b; f. w
2 h% N0 ^/ O$ Y也联想到我十几年前出访法国,通过翻译与马赛市名五十余岁的清洁工的交谈。
5 M i" @5 {% o, c1 i' q我问他算是法国的哪一种人?. p$ t5 ] E* ?8 O8 c' E" x- d3 O
他说,他自然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 f# s+ P4 a2 G6 w" X4 x我问他羡慕那些资产阶级么?
0 ]9 q; }) J) N; b$ Z他奇怪地反问为什么?3 Q- z1 M: H; q0 d4 X0 ~
是啊,他的奇怪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有一幢带花园的漂亮的二层小房子;他有两辆车,一辆是环境部门配给他的小卡车,一辆是他自己的小卧车;他的工作性质在别人眼里并不低下,每天给城市各处的鲜花浇水和换下电线杆上那些枯萎的花来而已;他受到应有的尊敬,人们叫他”马赛的美容师“。$ W: r& [# {9 i2 I V$ p9 N
所以,他才既平凡着,又满足着。甚而,简直还可以说活得不无幸福感。 4 R8 a6 _- w/ P5 W+ R/ u8 W$ g
我也联想到了德国某市那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扫烟囱的市长。不知德国究竟有几位市长兼干那一种活计。反正不止一位是肯定的了。因为有另一位同样干那一种活计的市长到过中国,还访问过我。因为他除了给市民扫烟囱,还是作家。他会几句中国话,向我耸着肩诚实地说-市长的薪水并不高,所以需要为家庭多挣一笔钱。那么说时,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
7 b* U r/ t6 t8 A马赛的一名清洁工,你能说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么?德国的一位市长,你能说他极其普通么?然而在这两种人之间,平凡与不平凡的差异缩小了,模糊了。因而在所谓社会地位上,接近着实质性的平等了。因而平凡在他们那儿不怎么会成为一个困扰人心的问题。 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基本拥有愿望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着社会来关注此点。而不是反过来用所谓不平凡的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刺激前者。尤其是,当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人生能动性,在社会转型期受到惯力的严重甩掷,失去重心而处于茫然状态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不可错误地认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地位处于社会第一位置的人们了。
7 o2 ]: B- \8 J3 a+ Q7 ^' v$ ?3 X @# s
; L4 c7 w* {: D8 e' q. a9 d% ^7 \
6 z; m- y \0 S R' Z# S0 B1 q) B5 L/ r
4 @) a, y4 M7 |7 z: t8 {2 Q' N( Z- c# I% |# t. N
( ?7 J2 L8 p# v8 \ b; v
; K# B' [0 s9 [ l6 W0 F
6 i# ^* Z( `# `" s' V# s6 j7 `! L
/ t5 |3 M/ h; N; C$ r5 n2 k
的确,我们的文化,近年以各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太多太多的所谓“不平凡”的人士们了,而且,最终往往的,对他们的“不平凡”的评价总是会落在他们的资产和身价上。这是一种穷怕了的国家经历的文化方面的后遗症。以至于某些呼风唤雨于一时的“不平凡”的人,转眼就变成了些行径苟且的,欺世盗名的,甚至罪状重叠的人。/ u i# G* Z' @& d5 L$ t
/ B0 V/ k3 D2 Q+ U
# ^: [. l Y0 e' s3 h) t* h
0 d/ G, K/ @ }" f一个许许多多人恐慌于平凡的社会,必层出如上的“不平凡”之人。- [. f; M1 X2 m. W9 t
3 A! R! B/ {. Z% I2 O s然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 ) E. ^+ Q* \ o C
而文化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平凡者们第一位置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看去很弱,似乎已不值得文化分心费神——那么,这样的文化,也就只有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不平凡”起来的人们大唱赞歌了,并且在“较高级”的利益方面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于是眼睁睁不见他们之中某些人“不平凡”之可疑。
$ Y8 w" g4 D/ Q3 z+ _# f& B这乃是中国包括传媒在内的文化界、思想界,包括某些精英们在内的思想界的一种势利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