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生移民加拿大6年,遭遇了一些生活上的变故,也一直没找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为了改变现状,他决定买个生意,虽然辛苦点,但是总比干累脖强。最后他变卖了在中国的房产,倾尽所有接手了一间干洗店,没想到开店刚刚几个月,当初的创业热情被残酷的现实迎面泼了瓢冷水,他苦笑着告诉51周报记者,这个打击实在是太大了,闹不好他会被迫关门,宣告生意失败,准备把新婚妻子担保来加拿大的事也可能泡汤,那么是什么把田先生逼到了要关门的地步呢?
# ?8 N0 f/ K1 e! L. [' X7 \. p k; _4 q5 y7 t
据田先生介绍,决定做生意之初,他陆续看了便利店、快餐店,最终在经纪的介绍下决定买家干洗店,原因有几个:第一干洗店有休息日,周日和节假日休息,他需要时间陪伴家人,小儿子刚满5岁,正是需要人陪的时候。而便利店没有节假日,而且晚上要很晚才关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最终决定买干洗店。 ! |" p3 P, v, S( r7 r) u
3 X A1 `( }; S. G1 c1 g* _& c7 ^ 4 }% y6 l: u1 r& J3 n$ v! L
3 H$ c" |2 F4 T2 j6 ?; m2 }7 V
& t& l# a8 G# c; n5 ~田先生在工作( t- v3 b2 a& ]4 |3 E
0 ]: j! y2 V; ^ V$ N8 z' v于是锁定了几家为目标,最终看好了两家,蹲点,守店,了解经营情况,经过比对,决定买两家中比较大的一家,位于3380号Midland Ave.的皇家干洗店。田先生说,原老板是夫妇俩,看上去挺和蔼,店里的经营情况他也了解的差不多了,夫妇俩加5个员工,一年能有18万左右的收入,定价32万,他觉得还比较理想。像所有初次买店的人一样,田先生也问过店主为什么卖店,他们说孩子大了,他们不想在加拿大生活,想回中国。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田先生顺利办了贷款手续,于2011年12月12号正式交接。 V# ]; Z/ i4 e0 h- P
- ]6 Q8 X" ^! p& N5 O$ ?: o' I接手没几天,田先生就发现原来的depot(depot就是没有洗衣设备的洗衣店,收了衣服给田先生洗,田先生收很低的价格)少了一家,田先生接手后压根就没有这一家,那就是店主提供了虚假消息,田先生隐隐感到一丝不安。田先生说,当时depot很多,有17家左右,活也很多,所以也没在意,心想以后再找新的就行了。 0 u9 `3 X2 P* D! Q
8 f* |" X5 q9 v
然而接下来的消息就令田先生受不了了。2012年一月初,有人告诉田先生,卖家全家,包括他们的儿子买了另一家干洗店。这个消息田先生无论如何不肯相信,因为卖家说的很明白,他们要回国,而且连房子都卖了,现在怎么会又开了另一家店? 而且当时的合同明明写了他们3年内不能在25英里范围经营或从事相同的职业。 加国无忧 " W' N% W. }! V7 |% Y
田先生接手的皇家洗衣公司
' `: t- G) n& w& l" {1 W3 Y( \屋漏偏逢连夜雨,添堵的事情连续来。没过几天,最大的depot说不和田先生合作了,原因是沟通不畅,对方讲粤语,田先生讲国语,就这样终止合作了。田先生说,当初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买这家店,就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洗衣质量比较差,价格低,很多时候衬衣洗完了领子上还有洗衣粉。卖家这样解释,我们收的价格这么便宜,就别说我们的质量不好。正是看到这个,田先生觉得质量提高一点没问题,价格又低,不怕depot走,没想到的是人家还是要走。 7 F7 j' y V; @3 r+ j- |
田先生本来计划的很好,接了店之后就回中国和未婚妻去结婚,然后办理夫妻团聚移民。尽管生意出了点麻烦,田先生还是按原计划回中国了。
6 V$ P* S5 h( X# ?/ \ z; P9 j& q5 H- `) ~! \8 l g
走之前又有怪事发生,卖家走时店里的工人有4个,都表示愿意留下了继续工作。其中一个主力是阿珠,她对店里的工作了如指掌,所以田先生给她加了工资,也告诉她希望她能长期干下去。然而没有多久,突然有一天阿珠说要去念书,说岁数也不小了,不想一直做工,念个书,找个工资高的工作,田先生问她念什么,她说念药剂,田先生心想我在国内念的就是药剂,在加拿大呆了这么多年也没想过继续做这行。不过人各有志,他不能挡人家的好前程,再说也确实挡不住,说好了等田先生2月底回来她就走。
& H0 T9 |4 D+ `. `+ K2 ~4 P5 K! Y0 x ]" K& j8 \
$ q: L U4 w1 b) u$ c; U( N# y
田先生洗衣店内景
; n4 ]' ~8 N1 V/ L* u1 _( ~8 ~$ U/ y- Y2 r2 F- M
田先生2月14号回国,2月27号回来,3月2号阿珠走,店里着实乱忙一阵,除了一位好心的大姐在坚持,其它的人在短短2周内全变了,司机说要检查身体,检查完想休息一段时间,阿珠的父亲是烫工,这时也说要做手术。几天后又有人告诉田先生,阿珠和司机都去那家新店去工作了,这还不算,在田先生回来短短一周内又走了2家depot。原来号称有20家depot,实际上真正能挣钱的不到家,现在已经走了3家最大的和几家小的,算下来走了一半了。田先生自认为他接手后质量比以前好了,也有depot说质量比以前好,但那些depot还是走了。
( H" _# F7 Y2 X8 o
9 c* P, A- K! T& k2 n" F田先生觉得自己被卖家骗了。既然当时合同上有规定,卖家不能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开店,那就按合同走吧,田先生找律师写了律师信,亲自送到对方店里,然而对方并不理会,原卖家夫妇并不在店里,店里只有阿珠和一个员工再加司机。据调查,注册这个新店的老板并不是原卖家。接下来的事就是找律师谈,田先生准备打官司。 ( {6 D+ W/ }' P
; {; e9 m# k- }/ A9 u5 D+ C
田先生说,他最无助的时候在网上发了个帖子,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他的帖子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网友们纷纷给他出主意,并鼓励他坚持下去。田先生说,他对此非常感谢,他也正在努力开拓新客源,并增加洗窗帘、沙发罩等新业务,想透过自己的努力挽救这个生意,他也希望得到网友的帮助,希望大家继续给他支招,如何走出眼下的困境,如果你有任何高见,请联系田先生 yonglin-tian@hotmail.com 。5 f+ d# R- L* V9 f _9 L+ J4 c
2 g/ n% g3 E3 Z1 L9 ], ]$ S' F新店店员:新旧店的老板没有任何关系
, j" h( b4 s% ?: Q) R4 g- p, D, M+ r' y
按照田先生的介绍,记者来到位于沃顿和劳伦斯大道交界处的那家新开的洗衣店,说它新,实际上该洗衣店已经开了40多年,只不过近期才转手,以前的老板是西人,现在换成华人了。 1名华裔女店员知道记者的来意后表示,知道这件事,因为田先生曾经来过店里,她称老板不在,有什么事等老板回来再谈。 9 C; {3 \( o5 X/ |! g5 C& G/ o
+ J8 a4 ^4 |! _4 ^1 K2 k
' q" h4 z, h7 U7 F8 N u, b; Y" I% V
s6 n. j9 R" i8 Z新洗衣店否认了田先生的说法 谈多几句她又说,可能田先生误会了,因为现在的老板跟田先生的店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的老板姓张。 0 Q& x" Q l& Z `- S; a
. i E# [* r& |. j) @9 k
g. H2 u0 `* r" I0 m$ z" j" G记者问她现在的老板是否就是以前田先生买的那家店的员工,该店员表示不太清楚,她自己是上个月才到这里上班的,对田先生那家店的旧老板和员工都不清楚,1个打工仔也不方便问老板这么多事。 这家洗衣店的接待处墙上挂着多伦多市政府发出的营业执照,日期是从2012年3月15日到2013年3月15日。
( ]+ }! E9 f9 a9 W; Y7 f
5 I, x6 H: I! _; s
5 T2 X- B4 W3 ^3 o: L6 ?4 }记者留下名片,希望能够与老板面谈,采访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是到周四中午本报截稿时止也没有收到任何来自该店的电话。
5 t4 l9 D S2 N+ c% h$ [8 |; K( o& G. a" X! N
专家意见: ; R, a5 X7 J4 o3 ?7 g, t
商业律师江邦固表示,这类纠纷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当初双方签署合同的具体条款是如何定的。少数商业买卖合同里面的非竞争条款会把员工也包括进去,不过这种情况很少,一般情况下卖家只是旧店的东主,在这种情况下,旧店的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开设新店,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脚的,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新店的注册人是旧店的东主,或者与旧店东主有关的人等,如亲戚朋友父母子女,或者旧店老板在新店里面占有股份等,否则不太容易找到对方的漏洞。 / T- e; t# a* H" b y% I0 ]9 N% K
3 K( Y- p+ O/ V1 a+ S: @3 r+ D: u# {8 `# `6 y% I e% k
江邦固提醒准备购买生意的人士,在签署买卖合同时要特别小心,制定相关的条款要请教专业人士,切实保护自己的权益,加拿大的商业法律很复杂,稍不小心就会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