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9 K: ~/ W, G" O9 i4 D8 [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F" f, w( D D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 F$ g7 [5 w, y: d) a. h* N" {% p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 4 P+ U5 H; M: X! f% D& r
B( H4 `4 e- R, H, m7 T4 J" Q
' P+ ?; R# O! ]1 }- [ 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 “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其中, 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 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N6 X% u- e9 l8 ~9 ^# L7 T! `; J X0 J( l7 u c5 A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 v$ s0 |' Q/ W/ w) P* Q# y# L7 q5 I8 b! M6 p' _% [/ x' x% m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 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 民币)。
4 I. ]; U0 k- [( c
, G! A' t, \; | t. h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5 f4 C2 b) W' b- \
7 e2 E4 r) h* k$ A7 e
0 v3 `- _) n4 u8 k- n% P
3 O3 h8 L+ I) z' q$ T5 u4 O 从增量上看,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
0 k" s: v1 p& D& m 根据21世纪网数据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美国、欧元区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分别折合为人民币7.17万亿元、5.08万亿元、5.70万亿元,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浮动。 2009年,美、日、英、欧同时大幅减少新增M2,但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却一下子蹿到13.51万亿元人民币。随后每年中国M2增量均保持在12万亿左右的水平。只用了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就激增50万亿元,存量翻番。 9 R# ^4 g; T, `. F- `
# q) E$ a7 \6 I: R6 q2 s/ G5 l
* M+ k( U: E/ a+ I- A" w4 w3 t% a5 f
全球范围来看,在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上,中国已连续4年贡献约一半。根据渣打银行2012年的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2009-2011年间,全球新 增的M2中,人民币贡献了48%;在2011年贡献率更是达到52%。这样的增长规模和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
$ A! l; A$ n' K C 2012年,中国继续“巨量印钞”,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仍高达46.7%。
7 A( p- q" {% a7 t; T. p$ h" Z( F$ B$ C c7 k( p* c6 I! L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2012年新增货币量再度创新高,但事实上,多数国家在新增货币供应量上比2011年有所控制。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美国 2011年新增8713亿美元M2,2012年新增M2下滑12.17%至7653亿美元;日本2011年新增25.3万亿日元M2,2012年新增 21.6万亿日元M2,下滑速度达 16.19%,更甚于美国。
9 ]" I+ u6 b4 a! e; `9 D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之所以高出2011年,主要源于欧元区2012年新增货币供应量扩大2174亿欧元,约1.82万亿元人民币。欧元区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急需释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复苏。
8 L+ ~) o) h! c; { 作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中国虽然对货币供应量也有所控制,但无论从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来看,都未太放松马力。
5 C% [1 R& q1 Y1 i i+ [$ _$ W% n; k6 T- K: a& N2 x
! L }# p r/ B U P. \
7 c% v+ r, o+ W
: T1 g d, d `+ {9 a# U 中国M2/GDP创新高:危险信号# V! c0 ?) Y6 d6 b, x
“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M2和GDP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对中国来说即当年人民币的名义值,两者相除的比率则冲销了通胀影响。
/ {/ P) S) L" L# J: p# E1 n, s3 W, e7 i1 J- T$ d
9 m- L# V4 {! a) X4 ~" [% T8 V 随着2012年12月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加之12月CPI出现超预期反弹,关于“中国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之声再次甚嚣尘上。: Y( n& E2 d; m4 y- i) s7 q5 i
也有券商分析师以“M2总量超过GDP已是全球普遍现象,且M2/GDP排名靠前的多数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由,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
; e8 v" K& m% i$ d6 W' ~* o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截至2011年的数据来看,该比例全球平均为126%,中国处于世界第10;从绝对水平看,中国虽处于世界前列,但不是最高。世界第 一的卢森堡,达到489%,比中国高出一倍还不止。排名前25的经济体,既有“欧猪四国”(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 (Greece)、西班牙(Spain)),也有货币政策最稳健的德国,多数都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的M2/GDP均 低于1,不在前25名。 % \* v' l' l# ~6 G1 e; ]2 @
但是否就能因此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进一步思考,如果在M2/GDP的比值上,进一步剔除人均收入影响,将会出现怎样一个排名?
m/ e) o2 A. q! r' ]9 u" {! f9 V: l$ ^
2 f2 }& {8 X$ K' }3 ?, w" X 21世纪网数据部按比值法,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各国的M2/GDP评估系数=(M2/GDP)÷人均GDP*1000。其含义是,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 的各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GDP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2010年人均GDP数值(2011年数据暂未公布,而2010年的数据并不妨碍观察结果)。计算得出,在M2/GDP超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个国家中,中国的评估系数最高,瑞士最低。将M2/GDP处于较低水平的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4国也考虑进去,则印度的M2/GDP评估系数最高,美国最低。就各大洲情况来看,亚洲整体的评估系数最高,欧洲次之。 / P) s" L: ^) A) t/ n
由此可见,当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均收入与之越不匹配,就会使得这个系数扩大。我们将各国的M2/GDP及其评估系数与2012年 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这一对数字放在一起,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态,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t, s/ P& K% `( A6 G* g' Q% }
1 D; y$ `. q J9 l7 k; b0 a2 N* H( m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欧洲各国大肆印钞、M2/GDP比值过高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事实上,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是财政赤字压力。 葡萄牙、塞浦路斯、西班牙这几个2012年的欧洲重债国,早在2011年,M2/GDP就已超过200%,同时评估系数也属于欧洲的最高梯队。如果观 察更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货币供应量,我们会发现它们不约而同出现两位数的陡增。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经济仍未走出低谷。2013年1月欧媒调查 显示,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的2013年前景比原先设想更加严峻。 - s. e& e- p. ?5 ]& X% z3 ^
# \1 Y& }: C: I
$ v, C( Y/ p E1 a: l/ J8 P
这充分显示出,如果危机发生在一个M2/GDP超过200%的经济体,其危害与修复的时间将是长期的。
& O4 z5 A# ~1 Y2 a1 Y4 K 进一步与评估系数结合,我们发现,评估系数排名较后的爱尔兰、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瑞士虽然M2/GDP比值也高达150%,但人均收入高帮助消化了很大一部分压力,而这些国家也刚好是2012年欧元区的经济亮点。
$ T/ Y+ n! v2 ?% O 美国的评估系数最低。美国虽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很快能够恢复,最近两个月的失业率已降至近4年低位,其中实体经济与M2/GDP指标稳健帮助甚大。
! X4 t3 i$ [ G 印度虽然2011年M2/GDP只有0.68,但评估系数高达50.75,位居名单第一位。有经济学家将印度看作“新兴经济体中第一个会崩溃的国家”。去年以来,印度GDP增长大幅下滑,国内通胀严重,同时面临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困扰。
' h5 t+ h# l8 a& m/ h# F 总的来看,M2/GDP占比过大的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杀伤力更大,只是累积效应的产生威力,需要提高人均收入来帮助消化压力。 6 r$ N# V1 s# |% Z* S+ H, H
' @. l) G4 X$ z 而作为全球最大“印钞机”,中国情况如何? & R* ?! ^6 O% P2 G$ n) Q' P1 k
过去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激增50万亿元,几乎翻番。其与GDP之比,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如果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跟随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万亿的货币总量就完全足够。但现在,货币总量已足足高出22万亿。 / { x; U; `4 i0 v& v4 v
- e8 z w8 k- o/ D
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的M2/GDP达到1.88创下新高。而同期美国的M2余额为10.04万亿美元,截至2012年3季度,GDP为 15.81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中国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钱的GDP;而美国,一美元拉动最少1.5美元的GDP。
' Q8 `; Q- G3 a! e* Y: n4 {$ H# F2 s" O# C2 F: @7 [( W" J
9 g, R5 J: P8 `" a 中国评估系数为42.25,仅低于印度,或能说明,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提高的过程中埋下了不少隐患。具体表现形式有经济领域泡沫资产存在、运营效率低及落后产能过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与物价调控陷入两难、经济体制结构改革阵痛等。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货币化速度也过快。根据世界银行的M2/GDP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化走势曲折向下,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趋势向 上,但也不如中国货币化率走势陡峭。同花顺数据显示,M2/GDP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12年的1.88,在34年间扩大了近6倍。
& Z+ R* z L9 r; f1 B7 N- Q8 U4 E, z8 e I+ D m
此指标也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放松。 7 s7 a' S* P% Y' Q
( S) s% I" Y0 J# a4 \8 W L* |6 L
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系了繁荣。但同时也埋下了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大涨,然后又从6100点跌到1600点,这或许跟货币超发到一定程度,而市场无力吸纳大量的货币脱不了干系。 当股市无法吸纳时,楼市自然成为另一个吸纳大量货币的“海绵”。房价快速上涨,调控也紧随而至。但国家一边调控,一边却加大货币投放,难以真正抑制房价。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新增信贷8.2万亿创出了史上第二峰值。 , }6 \' N8 _! w' ]$ s+ O
# m- V2 }. U) _9 Q, B, l4 z0 @2 V- L6 ~
& n7 }. @3 f# w! f 汹涌的货币总要找到出路口。2012年中国央行已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使在CPI下降过程中,央行几次意外地没有采取降息、降准行动。2012年末, M2同比增长13.8%,低于2012年央行制定的14%目标。但现实看来,此前流动性泛滥加之超预期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2013年的通胀风险仍在不断提升,这也增加物价调控的难度。% H, e* q: [, @, o
最近,日本推出无限量宽松措施无疑是给全球流动性泛滥火上浇油。由于全球处于经济低迷期,日本这一举措可能引发各国进行汇率竞争,中国也面临更大的长期通胀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