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元老
- 积分
- 8029
- 获赠鲜花
- 31 朵
- 个人财富
- 39799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2-2-26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前不久,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留法海归与企业面对面”的招聘会,包括17家法资企业在内的21家企业设摊募才,共推出87个职位,引来500多名“海归”到场应聘。3 R ~& {& Q4 @$ x9 M$ P- _2 A8 ?
“这几个月是‘海归’分批毕业高峰期,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回来了,就业形势严峻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已回国两个多月的方念觉得自己不是“海 归”是“海藻(还找)”,澳大利亚留学(微博)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想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找份工作却一点都不容易,两个月内投了几十份简历,接到 的面试也只有六次,目前只拿到了一家名气不大的咨询公司媒体公关的职位。
! N! t7 z; X: [$ L4 h7 w. J( n
- ^4 l. j6 E; z' j* z# W
7 r2 F" \* @: ^+ N* ?/ o9 T) n5 E6 g, L( j- s
数据显示,2005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希望留美工作的比例高达89.4%;近年来,由于出国留学人数激增,加上国外经济状 况不佳及签证政策收紧等因素,2011年,这一比例已降低到82%;2012年,中国留学人数总数为39.96万人,各类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 27.29万人,也就是说有七成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形成了“史上最大回国潮”。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而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 国内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了15%,这也使得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大学生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 w! H1 ^1 c+ M8 y+ m/ c) f: `( d5 A5 J* E, }
# S( g) Z) q: |" `# L
留学花了100万,找个工作三四千,值吗?
7 w6 e5 _8 a' K$ @4 i' { h* D1 S6 E! E
0 f+ U8 `+ \% A9 u
1 W% h5 w& X5 o, q( S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方念的注意:24岁的“海归”孙延宇通过网络求职,找到东莞一份号称一入职月薪就可以有四五千的“工作”。到东莞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传销组织。因为拒绝加入,孙延宇被传销人员群殴至死。 . ^: f _2 ~& V n
9 [+ ^% b5 ^( j, X4 w4 A
“虽然这只是极端事件,但看来拥有海外学历的‘金字招牌时代’真的终结了。”方念说。$ s. d( x- T) p5 \
) w, ^7 q5 T1 Z7 ^; X/ L% N% T6 {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出国前考各种考试、各种语言突击班,来回机票等各项杂费合计为3万元左右,出国之后学费、住宿费等生活费每年20几万。当然,打工贴补了点。但总体算下来,本科加上研究生一共也花了100万。
/ _$ @: \" L' Y" v
; L8 _6 S6 I2 x
9 B4 l9 w4 W/ L% C 对于方念来说,现在拿到的这个OFFER有点“鸡肋”,干吧,专业不对口不说,工资不高,上升空间也有限;不干,就还是个“海待”。“我上 了这几年学,都算下来花了有100万,如果拿着一个月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即使不吃不喝不租房也不买房,都得20年才能勉强把留学的钱赚回来。”方念很矛 盾,他说,每次面试都发现在排队的人中,好多都有海外留学经验。
8 o, s* O6 `1 @* L) @& |! H: j2 ~( i( B# @3 ?4 T4 X( I
2 p1 K8 ?0 D& P" v
“在国外留了学,以为已经镀了一层金,没想到回来找工作还是那么费劲,更不用说多挣钱了。出国这几年家里给我拿的钱,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 挣回来。”方念有些气馁,“这学留得有些不值。” 与方念相比,她的学姐苏莉雯就比较幸运了,回国后,她在国内一家营销机构从事海外市场推广工作工作。苏莉雯说,与其他毕业一年还没有就业的同学相比,她 现在无论从工作前景还是收入水平来讲都算好的了,“我原来的求职目标是进入大国企或者银行,但今年的形势让我不得不调整了方向。今年许多银行和企业缩减了 招聘计划,连博士想进去都难,更别说我这硕士了,只能牺牲此前所学的专业,重新开始。”能找到现在的工作,苏莉雯已经知足了,不过,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 这也成为这些海归跨行就业后的遗憾。
! ]8 f6 V, o) d/ ?7 D. d% d6 D 一般情况下,“海归”常倾向于选择可同时发挥其专业特长和语言优势的职位,但职位要求通常与这种预期存在落差,这也促使不少海归求职时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求职预期和就业方向。 ! @3 m; M6 u) a0 L3 I3 }
8 C4 R7 b/ u3 B
3 _- w+ f; Q) n% v “很多同学因为想在国外工作、签证等原因留不下,想回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犹犹豫豫地呆在国外,成了‘海泡’。”苏莉雯告诉记者。
+ K4 _, x* T5 t6 J- L. j" y& N2 x7 n4 w
& }; @' c, \& }7 c T 记者在互联网上发现了这样一组名称:留学人员回国受重用者叫“海鲜”;“海归”中的明星叫“海星”;不断找工作的叫“海藻”;扎根海外且有一定基础的的叫“海根”;拿不定主意,在留学地和国内之间左右不定的叫“海泡”;学术背景不高、找工作很难的叫“海草”。
% M9 H0 L. _) H; F; |: C% r' G4 ?1 m# k+ x) H
% Z2 G W+ F! [9 _( M
# L0 `7 y# d! ?
一项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年薪不足4万元,6 7. 2%年薪不足6万元。这与动辄数十万元的留学成本相比,投入产出极度失衡。
' f/ V" H& d5 I5 w7 [( K. H! l. d
多重因素导致海归“失业”5 P) [/ S9 h& @1 k( i
+ w; b$ |9 e* e+ U6 y+ ^7 Z
5 I! e4 F* p4 B5 g& |
' ^( I2 C% ?) w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随后,欧洲部分国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自此以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企业裁员、新增就业岗位锐 减,让本已紧张的欧美就业市场雪上加霜,外国留学生更是“一职难求”。从那时起,“回国”就成了许多海归的共同选择。
* W5 q p. z1 F( e, a" `! p
( n% q9 S$ e! C/ M9 ^% c 一位已入法籍的“海归”给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前几年她和丈夫留学结束后就留在法国开了一家餐馆,后来有了孩子,生活还算舒适安逸。但是从 金融危机开始,他们餐馆的生意就变得不景气,今年更是每天只有30-40个客人,基本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她们决定卖掉餐馆,先回到中国。/ ~' }4 O( ^- i) Z
“我和我丈夫希望回国寻找从事中法贸易的机会,但是进展得并不顺利。”她告诉新华网记者。& T; D6 Y$ J7 p4 l/ }$ Z3 E8 {
3 K" P; }8 E' n* b
- H, M; p4 C; v- k. h% H! `9 H ) F* C P0 w) y2 d L- S' J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黄峻分析,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而近年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本国就业已经相当紧张,自然会导致 大量“海归”回国就业,而国内经济环境也同样处于困局中,制造业不景气,出口增长放慢,大部分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没有找到方向,这些“海归”找工作就变成了 一件难事。
7 t9 p8 s {$ l9 u, {7 j# F; u 浙江某外贸进出口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以前每年招聘200多人,这些人员很多都是“海归”,而今年少了一多半。“今年国内 经济环境差,出口贸易也难做,对我们企业影响很大,而且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压力很大,增长空间并不明显,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缩编’是理所当然的。”
, N) O% U" Z U) @) t2 L8 G* ]. X/ Q" X
+ A! [% Z1 d- |1 w7 g% l, n8 \) g
5 M" y& ^ _2 e “由于大环境的原因,今年许多企业对于无论是‘海归’还是本土毕业生都缩小了招聘规模,待遇也不比当日,所以也造成了一些‘海归’在求职中的心理落差很大。”北京一位多年从事留学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老师对记者坦言。
8 t5 ~0 t8 c% W, r( g 以往,“海归”在求职中有优势:有海外学习生活背景、视野开阔、外语水平高等,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毕业生素质提高,这种优势 越来越不明显。江苏一企业负责人表示,“海归”虽有视野优势,但过高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选择,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出国留学人员的迅速攀升, “海归”的整体素质也鱼龙混杂。 2 U* w. |+ `/ H4 e3 T. e
, f$ o$ E) T8 x% B. \6 O0 Z8 _
+ i7 X1 C! F( L; B/ X/ t
$ g: X+ j: q$ z9 z' q. { “不足之处在于对本土市场不太了解,有的‘海归’受西式思维的影响,在融入本土企业文化以及和同事相处、客户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某国企人力资源总监说。
# {% h, `7 Z4 x- W, E
2 Q+ z( v1 C: Z; l4 c! ~0 V 多数“海归”6个月内能找到合适工作0 z7 a# V; V5 Q9 L1 m, {+ S6 ~
# v- ?" }& e; {. Y$ V
6 Q0 T& d7 m! |& U! b
/ h8 d8 [8 m# L1 d) U* X( ?5 ? 前不久,上海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留法海归与企业面对面”的招聘会,包括17家法资企业在内的21家企业设摊募才,共推出87个职位,引来500多名“海归”到场应聘。% y8 d: P8 E: I9 Z1 Y8 Y* `
来自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都在20万以上。
7 V: o2 J4 d/ Y( A% R: p8 [+ ], G8 i) ?1 P, x# N, w
" f- y7 Z" B& }& C+ Z! C6 y1 c
7 e! I: Y. w# ` E& _/ a; j 李瑜敏曾在英国留学五年、攻读电子商务,她告诉记者,她不会因为自己在国外接受过高等教育,就想当然地觉得可以拿更高薪水、得到更高职位,何况大家都感觉到现在找工作困难。
5 Y9 t- v% ~7 O b; s6 Z5 x 人力资源业内普遍认为,“海归”求职心态越发平和,符合大势所趋。
, o* \' @/ t( b# |6 i3 j F7 N P. }, k
3 d/ Q) F1 e4 `4 T/ |5 J2 o7 V$ y- e" T) g' r9 Q
“海归”真的过剩了么?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则认为,目前,“就业难”是个普遍现象,是由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决定的,不能因此 说“海归”过剩了,而是整体的人才供给都过剩了,供大于求。“与此同时,‘海归’就业难也说明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趋于理性,‘海归’群体整体的竞争力得到 了客观评价。这是一种合理的现象,‘海归’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水平客观的定位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海归’在6个月之内 还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8 B* r: u5 {( d t, H- w0 p8 ?3 ~1 ~3 c& P0 D; V
日前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816家中国雇主中,约51.5%计划在第三季度增聘人手——尽管中国雇主的招聘意向仍是亚太地区最强的,但已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 f4 {! |6 u! { g* J( x5 [ 面对包括‘海归’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北京大汉九鼎研究院院长赖伟民认为,由于欧美经济尚未复苏、中国经济逐季回落的局面下,就业难肯定还 会继续,结构性矛盾还会更突出。对此,国家应从宏观角度做一些努力,如降低企业负担,向民营企业开放垄断行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鼓励拉动就业效率相对较 高的新型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为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创业辅导等帮助。 ) g2 V, P0 s. R* O O6 x" a
3 w: O3 n) u! F
) s: Q$ g) y5 J' e6 i/ V: w5 C& g% W$ N
而作为“海归”本身来讲,黄峻分析指出,在国内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直接出国留学,往往在回国后,发现“两头不到岸”。在海外缺乏文化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回国后,又发现很多东西跟海外不一样。所以,如果做好回国就业打算,就要尽早熟悉国内情况。
) ?5 e- A9 P6 |9 G- J
1 x; |( M$ a' D0 t 此外,海归就业难也是国内盲目留学热催生的副产品,如何做到理性留学也是破题海归就业难现状的关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