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著名演员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却无辜躺枪。在曼德拉去世当天,美国奥斯卡奖得主、曾经出演过曼德拉传记片的弗里曼发推特称:“傻瓜们,我还活得好好的,请不要把我和曼德拉弄混了,谢谢!”香港文汇网微博打趣道,曼德拉因为解放了南非黑人,所以被南非人民亲切地称为弗里曼(Free man)。 别笑,你们也不一定能正确分辨以下几张照片。他们分别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美国著名男演员摩根·弗里曼、NBA传奇篮球巨星比尔·拉塞尔、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破产姐妹》收银员加勒特·莫里斯,但是照片顺序已经打乱。
; {+ Q7 @" l7 `. M4 K: N, ], I2 O$ {0 S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 X- N. L4 }! v% V( ?* _图片四
4 P3 i- E; B0 v) F7 l图片五 ) X5 W! o+ ]& {5 m7 X
图片一为NBA传奇篮球巨星比尔·拉塞尔,图片二为安南,图片三为曼德拉,图片四为美剧《破产姐妹》中的收银员加勒特·莫里斯,图片五为摩根·弗里曼。
4 I2 y6 [" i1 u& }" u4 M为什么有些人脸盲,分不清别人、尤其是外国人的长相呢? 据果壳网网友心理学学士“VeraTulips”,分不清外国人的长相通常被称为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 ORE)。这个现象早在1991年就被林德赛等人(Lindsay et al.)发表过。 他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同种族面孔的记忆成绩比对于不同种族的要好。之后研究者不断积累证据想要找到这一异族效应产生的原因。2002年帕斯卡里斯等人(Pascalis et al.)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对于6和10个月大的婴儿的其他物种效应(other-species effect)的研究,逐渐解释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即我们在知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知觉窄化(perceptual narrowing)的过程。 要了解什么是知觉窄化,我们首先要看看帕斯卡里斯等人的实验是如何做的。在以小婴儿的实验作为被试的研究中,由于他们不会说话也不能像成人一样理解实验任务,所以我们往往采用“习惯化(adaptation)”范式来进行这类实验。
3 F7 `5 ~3 a: u1 }% k. T: I7 f/ g# C" Q基本原理是给婴儿重复呈现一张面孔直到他/她不主动盯着这张图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说对于这张图片婴儿已经形成了习惯化(adapted);之后,我们给婴儿同时呈现两张面孔,其中一张是之前呈现过的,另外一张则是新的,我们根据婴儿对两张图片的注视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婴儿的面孔识别能力,如果婴儿的注视兴趣或者注视时间主要集中在新异的图片上,那么表明婴儿能够识别或者辨别两张图片,婴儿有正常或者较好的面孔识别能力。 安南和曼德拉合影,分得清吗?
# V! A5 N; o% D0 Q5 Y$ h: M运用这个范式实验的结果发现,无论对人脸还是猴子脸,6个月大的婴儿对新异面孔的注视时间都显著长于熟悉的面孔,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对人脸和猴子脸都能进行很好的识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人的实验结果,对于人类面孔,成人对新异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多于熟悉的面孔,说明成人对人脸有很好的识别能力;而对于猴子面孔,成人对新异面孔和熟悉面孔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成人不能识别猴子这一非人类的面孔;以上结果验证了其他物种效应(other-species effect),即成人对人脸的识别优于对非人脸的识别。 那么 我们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丧失了分辨猴脸的能力的呢?他们发现,9个月大的婴儿对人脸和猴子脸的识别已经类似于成人的反应,也就是说这种对猴子脸识别能力的下降大约发生在6-9个月。 + A$ K# ?7 \9 \5 A: |
根据帕斯卡里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凯利等人(Kelly et al.)以美国白人、中国人和非洲人的面孔作为实验材料重复了这一实验并测试了中国的婴儿,结果发现:3个月大的中国婴儿对美国白人、中国人以及非洲人的面孔都能进行很好的识别;6个月大时能够识别中国人和美国白人的面孔,不能识别非洲人面孔;9个月大时只能识别中国人的面孔,不能识别美国白人和非洲人的面孔。 综上,在我们知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普遍发生了知觉窄化,丧失了这种分辨异族面孔的能力,这也符合进化的需要,即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我们更多的生活在同族中,所以自动准确的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会交往和种族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