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今天早上,蓦地看到两张照片,两个很熟悉的地方,但看得我格外震撼,也格外难受。 两张照片(其实可以更多),更准确地说,是两个场景。 第一张照片,来自特拉维夫的海滩。 《耶路撒冷邮报》最近发布的照片,说这几天热浪袭击了特拉维夫,以色列人纷纷跑到海滩,在地中海里畅玩、避暑。 孩子们在地中海里嬉戏,大人们在海滩晒日光浴。 向前,是一望无际的地中海;后面,是高楼鳞次栉比的特拉维夫。 20多年前在以色列工作时,我们常驻在耶路撒冷,但经常去特拉维夫。 不同于耶路撒冷的传统和保守,特拉维夫很现代很漂亮,也是以色列的经济和创新中心,类似于中国的上海或深圳。
因为耶路撒冷的争议地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驻以色列的大使馆,都设在特拉维夫,中国大使馆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去趟特拉维夫,去采购些日常用品,去看望一些老朋友,也少不了去海滩边走走。 海滩依旧,安静,祥和。 看着特拉维夫的海滩,看着海滩边放松游玩的人们,你或许很难想象,这是在一个战争阴影笼罩的国家。 就冲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以色列。 特拉维夫向南几十公里,就是加沙。
没错,就是几十公里。 加沙现在怎么样呢? 我相信,关注国际局势的人,都知道加沙的现状、惨状。短短几个月内,3.4万人被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儿童。 第二张照片,据说正是加沙海边的照片。 前方,同样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地中海;后面,却是一片废墟的死寂加沙城。 什么是地狱? 这就是地狱。 如果前面那张照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家;那后面这张照片,压根不是现代化,而是被炸回了石器时代。 当年,我也曾去过加沙,记得我们就住在加沙海滩边的一栋高楼里,我打开窗,眼前就是浩瀚奔腾的地中海。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海子的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加沙也曾经很美丽,尤其是加沙的海滩。但现在的加沙,更多是饥饿,是绝望,是每天接连不断的死亡。 就在过去24小时,以色列扫荡在继续,又有数十人被打死。 他们是哈马斯?他们是无辜的平民?他们亦或只是可怜的妇女和孩子? 全世界都不关注。 我看到,作为联合国人权事务最高官员的蒂尔克最近也看不下去,悲愤地说:“每10分钟就有一名(加沙)儿童被杀或受伤。他们受到战争法的保护……”
保护在哪里了? 一条又一条的鲜活的生命,最终,成为无人问津的新闻里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加沙的孩子,真的长不大。 安理会不能谴责,全世界眼睁睁看着。 冲这一点,你也不得不佩服以色列。 但你更不得不为巴勒斯坦人扼腕。 他们毕竟也是人。 这次冲突的源头,是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以色列要报复,要解救人质,这多少可以理解,但一支文明的军队,报复总应该有限度。 在加沙大开杀戒,宁可错杀1000,绝不放过1个,这是什么行为? 我之前就说过,加沙血淋淋的事实,西方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彻底暴露在世界面前,所谓道义形象轰然倒塌,这或许也是最深远的蝴蝶效应…… 所以,这次来北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受媒体采访,我看到,BBC女记者劳拉·别克问了他一个犀利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加沙伤亡惨重,你正身在中国,中国有些人指责美国是伪君子,你要求中方停止输出用于进攻乌克兰的武器零件——不是武器,只是(可用的)零配件而已,但美国却正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这严重打击了美国在中国甚至全球的可信度,难道不是吗? 布林肯:blablablabla…… 他试图解释,但解释了很久,记者依然在摇头。 这个不公正的世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这样扎心。 相隔几十公里,一边是天堂,一边却是地狱。有人在呼吁和平,有人却在输送武器。 所以,也难怪最近美国大学里风起云涌,学生老师们在悲愤抗议。 屠杀还要多久?虚伪还要多久?苦难还要多久?
不由想起了关汉卿《窦娥冤》里的一段唱词: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 只落得两泪涟涟…… |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加拿大密西沙加华人网
GMT-5, 2024-11-18 06:35